摘要:2019年以来,在教育部试点高校融媒体中心示范引领下,全国高校融媒体工作不断进步。文章分析了试点以来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高校在思想引领、文化服务、多层次立体化传播渠道、软硬件投入、吸引力影响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从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受众素养四个方面指出目前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仍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源统筹联动形成文化育人合力、结合高校实际加强平台互联互通、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和审美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融媒体 新媒体 融媒体中心 网络思政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段论述充分展现出中央对媒体发展特征的精准概括,体现了中央对全媒体和融媒体工作的高度重视。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高校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校纷纷探索建设融媒体中心,以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一、2019年试点以来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2019年和2020年,教育部分两批授牌30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包含6家省级教育部门和24所高校。检索各省教育厅、高校官方网站分析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国有官方文件明确成立融媒体中心的高校有119家。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四省数量最多,其中河南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的融媒体中心是教育部2019年试点建设的。没有文件明确成立融媒体中心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例如,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在教育媒体融合创新、融媒体建设、短视频制作传播等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吸引力显著增强,对大学生思想引领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高校校园媒体的内容形式和生产方式、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2019年3月28日,腾讯微校发布的《2019校园新媒体观察报告》显示,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超45万个,官方公众号传播效果最好,单篇阅读数增长最多,一定程度说明大学生对高校官媒认可度较高、用户黏性较强。中国青年报从2020年开始发布年度官微百强,在2022—2023年度百强中,既有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也有江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地方高校。高校发布内容的融合度不断增强,用户黏性不断增加,用户交互度持续上升。上海40余所高校均开通校级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和视频号,内容涉及党的理论知识、学校重大新闻、典型人物事迹、学校特色创意等,开设思政教育专栏或相关内容比例达100%。新媒体着力发挥服务作用,从实用性上增加吸引力,注重把握重要时间、事件节点,抓住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打造“现象级”产品。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发生后,中国海洋大学以《我们不能失去海洋!》为题进行微信推送,阅读量突破10万;2023年7月,各高校纷纷发出高校录取通知书时,相关热点、在看和阅读数最高突破了224万次。高校官媒以新兴媒体为有力抓手和主要传播途径,在思想引领、文化育人、价值塑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越来越受欢迎。
(二)传播渠道整合度明显提升,多层次、立体化传播渠道逐步形成
高校的传统宣传渠道主要是校报、电视台、广播、宣传栏等,新媒体时代加入了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宣传渠道。例如,高校普遍使用“两微一端”,此外还增加了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青年学生喜爱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账号。大部分高校将传统渠道和新渠道进行初步整合,实现信息的全平台二次传播,推进传统媒体工作迭代升级和效能提升。高校融媒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多样化传播手段,针对在校生、教职员工、校友、学生家长的多元化传播受众,逐步形成“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传播渠道,以及“新闻+管理+服务+育人”的立体化传播形态。
(三)软硬件投入不断增加,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试点工作不断推进,部分省、直辖市开始推动省级高校融媒体中心试点工作。山东省在2022年和2023年分两批建设省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首批有本科高校12所、高职高专5所,第二批有本科高校8所、高职高专7所。河南省以“融媒体+育人”为主题,先后在2021年和2023年遴选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本科院校14所,河南经贸、河南建筑等高职高专院校6所,开展试点单位建设工作。省级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试点高校对融媒体中心的投入,基本建成总编调度中心,满足新闻采编、多元生成、动态发布、实时反馈的软硬件设备逐步增加,加强了融媒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内生动力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发展平台建设;在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上,专业素质和受众素养还需不断提升。
(一)体制机制上缺乏横向联动和纵向统筹
职能部门横向联动有堵点,校院系三级资源统筹不够,全媒体合而不融,校内媒体资源“一次采集”利用不足,“多元生成”仍待加强。横向联动上,各职能部门习惯按自己的需求和条线要求工作,面对融媒体新闻素材采集、生成和分发等环节的新要求,沟通协调难、无法相互补位的行政藩篱尚未打破。纵向统筹上,校院系三级媒体资源良莠不齐,院系的官媒、学生自组织媒体、个人自媒体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一派的“独立”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