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视频作为当下极为活跃和深受欢迎的信息传播载体,是广电媒体构建深度融合新生态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印象中国”2024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优秀作品的系统梳理,结合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思考,探讨广电媒体深度布局短视频的策略与路径,提出要以主流价值引领内容创作,让短视频体量轻而分量重;以资源优势助力多屏互动,让短视频内容短而能量强;以协同联动提升产能效能,让短视频产量丰又流量大;以长效机制保障持续发展,让短视频行得稳又走得远。
关键词:媒体融合 短视频 印象中国 广电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便于传播、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成为当下极为活跃、深受欢迎的信息传播载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50亿人,占比高达95.5%。主流媒体要在融媒时代占据“传播制高点”,深度布局短视频成为必然选择。
2024年6月起,在中国记协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以“印象中国”为主题,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短视频作品。活动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创作者的积极参与,共收到5326条短视频作品。2024年9月底,经过评审,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中推选发布了200部优质作品并启动全球展播,向世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次活动是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对当前短视频创作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为观察、认识短视频创作与传播生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也为主流媒体深度布局短视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于对征集展示活动的全程承办,笔者对应征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思考来探讨广电媒体深度布局短视频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广电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活力多元的短视频创作新生态
随着我国媒介传播生态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受众观看习惯的巨大变迁,中国短视频行业在过往的十余年间经历了飞跃发展。短视频创作队伍日渐庞大,作品题材、内容和形态不断拓展,技术应用不断升级,呈现出一派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这些特征在“印象中国”2024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得到充分显现。
1.创作主体广泛多元。本次征集展示活动的参与主体呈现显著的多元化特征,共有来自海内外的700余家机构(含个人)申报了作品。官方媒体、专业团队、企业机构、普通民众及海外友人等纷纷投身其中,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创作格局。
作为一个以“印象中国”为主题、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短视频创作征集展示项目,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的参与,还得到了其他机构与个人创作者的积极响应。在5326条应征作品中,来自央媒和省、市、县级媒体的作品共有2982条,占比约56%,占据主导地位。商业短视频平台、专业民营制作公司、高校和大型国企成为以短视频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申报作品1057件,占比约20%。个人创作者的积极参与是本次征集活动的一大亮点,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愿望,共提交作品1287件,约占总数的24%。创作者身份的广泛性不仅揭示了短视频领域创作主体多元共生的生态格局,还进一步显现了主流媒体之外短视频制作力量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2.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应征作品取材范围广阔,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变迁,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故事,均被纳入创作视野,形成了多彩的内容样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主流媒体创作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比如,人民日报社的中华文明国际形象网宣片《CHN》,通过精美的画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新华社的《改革为人民》,浓缩呈现各项改革措施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展现中国发展的蓬勃生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通过讲述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积极作为与贡献,生动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中国在各个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卓越成就,更展现了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文明大国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风采。
来自专业民营制作机构、大型国企和普通民众的作品,以不同于主流媒体的独特视角,记录创作主体的亲历亲见亲闻,让中国故事更加可感可触。比如,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创作的《那些通信旧时光你可曾忘》,让受众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跃迁;来自网红摄影师的作品《跨越生死,带你登顶珠峰》,记录了创作者忘却生死、勇攀高峰的奋斗故事,在世界之巅点赞祖国壮美河山的镜头代入感极强;个人创作者提交的《探秘〈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山西古建!》,结合时下火爆的网络游戏元素,引领年轻观众深入探索并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以小切口讲述了中华文明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与主流媒体的作品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画卷。
3.形式样态新颖独特。本次应征的作品中,创作者们巧妙地采用MV(音乐短片)、脱口秀、访谈、动漫、RAP(说唱)、微纪录等多种艺术形式,并积极运用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空间。新颖的形式与独到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大大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