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文旅节目主持人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 李瑾 梁雅淇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要:伴随着文旅与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文旅节目在内容呈现、传播手段等方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文旅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融媒传播意识、多元延伸能力、全过程参与节目创作以及主持人品牌打造等方面亟待改进和提升,以积极适应融媒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实现文旅节目主持人传播创新转型。

关键词:文旅节目主持人 传播创新 媒体融合

文旅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地方营销》中指出:“旅游业和商务接待市场已经迅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内容,其重要性不亚于留住当地产业和吸引外来产业……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计划会更多地强调旅游业的贡献。”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文旅节目对于满足受众文旅消费需求、助力文旅品牌打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持人作为文旅节目的“灵魂”,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传播生态下,加快文旅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融媒时代文旅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新机遇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挖掘当地文旅特色资源,持续发展当地文旅产业,经典景区提档升级、新业态旅游目的地层出不穷,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哈尔滨“冰雪”、天水“麻辣烫”等多个消费新热点、新场景持续引发关注,为文旅业提升热度、打造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文旅节目主持人抢抓机遇、发挥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

1.文旅节目类型多样化。近年来,乘着文旅业复苏的东风,“旅游+综艺”形成“旅综”热潮,聚集大批粉丝,并实现了多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看景到看人,如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2014年的《花儿与少年》等;第二次转型是从“快社交”到“慢节奏”,回归旅游初心,如2017年的《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开启了“慢旅综”时代;第三次转型是从旅游节奏到体验深度的探索,以《奇遇人生》为例,节目秉承从探索世界和自己相遇;第四次转型是从做减法到做加法的赋能,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文化之旅,以《中国这么美》为代表的音乐之旅,营造了兼具延展性和故事性的讲述空间。除此之外,其他文旅节目形态也在不断涌现。2022年12月,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文旅业发展新要求,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媒体节目《美丽河北》慢直播,通过在全省各大景区布设超500路摄像头,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云游”河北,显著提升了“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同时,全国多地还开办了专门的文旅频道,如河北文旅·公共频道、上海乐游频道、四川文化和旅游频道等,进一步集中资源推动更多文旅节目、活动、项目开发,这些都为文旅节目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2.主持人功能向多场景延伸。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文旅节目主持人的服务场域大大拓宽,他们不仅参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还通过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线下活动等方式,为大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旅服务。比如,2024年10月,朱广权、鲁健等央视主持人与“与辉同行”联合举办的“阅山河·江苏行”文旅直播活动,通过打卡各大景点,生动展示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特色文化,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近年来,河北省文旅厅充分依托河北广电主持人资源,通过邀请其担任旅游推介大使、宣传大使等方式,联合推出文旅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上百场,并策划打造了上千条精品短视频,有效提升了文旅品牌传播效果。因此,文旅节目主持人如果能够在“大屏”与“小屏”之间、“线上”与“线下”场景之间灵活切换,不仅能在演播室、直播间施展才能,还能在活动现场、带货现场一展身手,其传播空间将更加广阔。

3.受众消费习惯的深层次改变。如今,我国的旅游消费正在从观光向度假、体验全面升级,游客的旅游方式也开始逐渐向休闲、度假、参赛、康养等多目的、综合性活动转变,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点对点游览风景,而是更加希望能够在目的地进行沉浸体验,全方位、多场景地感受假期带来的放松愉悦。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4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