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数字移动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不断滋生并通过平台传播引发公众的广泛焦虑和恐慌,甚至扰乱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因此,研究并制定有效的网络谣言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从协同管理视角,引入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基于政府、网络媒体平台、造谣网民等三元主体的网络谣言治理和非合作情况下的微分博弈模型,得到最优策略,并运用灵敏度分析研究了外生变量对博弈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政府对网络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有助于激励其积极进行网络谣言的治理;同时,政府和网络媒体平台的协同合作,能更快地减少网络谣言的扩散。
关键词:协同管理 网络谣言 三元主体 微分博弈
当今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信息互动的同时,也降低了不实信息的传播成本,为网络谣言的滋生打开了方便之门。比如,互联网上某些别有用心的造谣者故意散布拼凑伪造的图片、移花接木的视频、虚假伪造的音频等来误导迷惑群众,蓄意制造公众焦虑和恐慌,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及时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监管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平台的责任。
一、研究背景
网络谣言监管治理的相关研究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学术界现有与网络谣言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等方面。例如,王国华、方付建等以谣言传导中发布者、传播者、行动者和模仿者等为视角分析了谣言传导的动因,认为信息不对称、安全感缺乏、从众心理、公信力危机、社会记忆等是网络谣言传导的内在根源。魏晨等对网络造谣者进行研究,认为影响造谣者的主要造谣心理为求知猎奇心理、价值实现心理和跟风从众心理。
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用定量分析的手段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演进规律进行分析。例如,兰月新等通过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的数量构建微分方程模型,仿真研究了网络谣言传播主体的规模问题。顾秋阳等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数量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结合传播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群体动态演化模型。刘子溪等引入网民的失望情绪,构建了基于病毒动力学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负面网络谣言传播模型。
此外,博弈理论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张金华等将前景理论引入网络谣言监管三方演化博弈分析过程,建立了造谣者、运营商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胡欢等进一步针对重大疫情下的网络谣言监管问题,构建了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博弈分析模型。Jiang.M.L等基于常微分方程系统的谣言传播模型,探讨了谣言传播和揭穿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杨洋洋、谢雪梅将网民纳入分析主体中,建立了基于政府、媒体和网民的网络谣言传播博弈模型。丁学君和刘思奇以在线社会网络中的谣言传播者和谣言接收者作为博弈对象,分析了谣言参与者的自我知识储备、声誉和影响力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顾秋阳等在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交网络用户偏好选择因子,构建了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和控制的演化博弈模型。莫祖英等探索了社交媒体虚假信息自净化的最优博弈演化路径,分析了自净化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虚假信息治理中的作用。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趋势可以看出,网络谣言问题已经受到学界热切关注,尤其运用博弈理论方法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与治理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问题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采用博弈理论开展的研究,主要针对静态或者离散策略空间问题,而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特征。不仅如此,网络谣言涉及的行为主体,如造谣者、网络媒体平台、政府等多主体在谣言传播全过程中的行为策略空间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在连续时间内持续进行的动态博弈过程。基于此,笔者以微分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政府、网络媒体平台、造谣者等三元主体的网络谣言治理微分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网络媒体平台在非合作模式或合作治理模式下的均衡策略,以平息造谣者引发的舆情风波,避免次生灾害。
二、以谣言案例仿真研究看协同管理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社会人员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有的甚至公然在网上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而某些互联网媒体平台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放任网络谣言在其所属平台大量传播扩散,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