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的新动能与新格局
作者 胡钰 王嘉婧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要:2023年传媒类上市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复苏和上涨趋势。出版、游戏、广告营销、数字媒体、影视行业表现均较2022年有所上涨,电视广播板块持续下滑。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差距持续扩大,传媒类行业全新的业务格局已经清晰。坚持精品逻辑、加强科技驱动、多元业务布局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实力和营收能力。

关键词:传媒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二级市场

2023年传媒类上市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复苏和上涨趋势。新动能、新业态特征愈发凸显,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动能和发展机遇,也让外界对于传媒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想象空间。

一、2023年传媒资本市场发展背景

2024年1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数据,据对全国7.3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远高于2022年同比增长0.9%。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占比最高,实现营业收入67739亿元,增长14.1%,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整体水平。并且其营业收入占文化企业收入的52.3%,进一步说明了其支撑作用。文化制造业表现稳定,实现营业收入40962亿元,比2022年增长0.6%;文化批发和零售业20814亿元,增长6.1%。

分行业类别看,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17243亿元,比2022年增长15.5%;内容创作生产28262亿元,增长10.7%;创意设计服务21249亿元,增长8.7%;文化传播渠道14797亿元,增长11.9%;文化投资运营669亿元,增长24.4%;文化娱乐休闲服务1758亿元,增长63.2%;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15468亿元,增长0.4%;文化装备生产6282亿元,下降2.6%;文化消费终端生产23787亿元,增长3.3%。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等2022年同比下降的行业,2023年均有反弹表现,并取得一定增长,文化产业复苏力强劲。

新业态特征明显,行业表现突出,不断以新动能驱动行业发展。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其他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长速度接近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两倍。

2023年,文化企业实现利润超万亿元,经营效益可观。总额1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93%,比202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2023年末,文化企业资产总计1962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为68.3元,增加0.8元。

二、2023年传媒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表现

2023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表现强劲,拉动科技、媒体和通信(TMT)板块上涨。截至2023年12月29日,申万传媒指数上涨16.80%,从2022年申万划分的31个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29,上涨至第二名,涨幅居于通信行业之后,分别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上证指数约28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

子板块一改2022年全线下跌的趋势,除电视广播以外的子板块均取得正收益。其中出版业表现强劲,涨幅为33.71%,位列申万二级行业涨幅第二。游戏行业紧随其后,涨幅为31.84%,受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影响,年内最大涨幅超过130%。数字媒体、影视院线及广告营销均有不俗表现,分别上涨11.32%、6.29%、5.50%。电视广播下跌0.09%,同2022年基本持平。伴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的落地,文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推动传媒行业恢复,也增强了市场对于传媒行业的信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传媒行业A股市场上市公司共计127家(剔除掉ST公司),传媒行业市值共计1.39万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5日,行业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23.27倍,分别处于近五年、近十年历史估值的33.07%、20.74%分位点,估值仍有上涨空间。

具体公司表现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47家传媒企业市值超百亿元。分众传媒以912.75亿元总市值继续领跑,蝉联冠军,市值超过第二名近一倍。芒果超媒、昆仑万维和三七互娱,分别以472.42亿元、454.41亿元、417.18亿元分列二至四名。世纪华通(354.55亿元)、人民网(309.37亿元)市值超过300亿。

三、2023年传媒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2023年全年A股传媒板块(申万传媒行业分类)上市公司共127家(剔除掉ST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038.92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4.7%。在2022年低基数的情况下,有所增长。但归母净利润相较于2020年和2021年,仍有差距。

74家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3家营业收入下滑。蓝色光标(526.16亿元)总营收蝉联冠军,同比增长为43.44%。省广集团(166.73亿元)、三七互娱(165.47亿元)、芒果超媒(146.28亿元)、万达电影(146.2亿元)位列其后,排名前五。

归母净利润方面,分众传媒(48.2亿元)排名榜首,同比增长73.02%,涨势强劲。芒果超媒(35.56亿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长90.73%。凤凰传媒、三七互娱、山东出版,分别以29.52亿元、26.59亿元、23.76亿元突破20亿元大关。2023年传媒类上市公司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有显著增长,26家公司实现超过100%的增长,其中中视传媒实现了同比463.41%的增长。传媒类企业正在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找到利润发力点。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4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