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雯 羽动风华
作者 邱语 董杭峰
发表于 2025年2月

双打之道

6岁,是张洁雯第一次握住羽毛球拍的年纪。母亲执拗的期盼,让她不得不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路途。一路走来,张洁雯收获了诸多奖项,既是天赋使然,也得益于自己的刻苦认真。

1997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张洁雯一举拿下女子单打与双打两项冠军,并在国际羽毛球邀请赛中获得女双、混双冠军,以出色且全能的表现入选了国家青年队。随后的两年里,张洁雯与谢杏芳合作,接连获得1998年墨尔本世青赛和之后的缅甸亚青赛两项冠军,进入国家二队。

张洁雯

出生地 广东省广州市

出生日期 1981年1月4日

身高 1米76

体重 70公斤

运动项目 羽毛球

主要奖项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

2000年全国冠军赛上,张洁雯与搭档过关斩将,一路战胜国家一队的多对组合,夺得首个全国冠军,年仅19岁的她以突出的成绩晋升至国家一队,入选2002年尤伯杯世界女子团体赛的参赛名单,作为主力队员获得人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年底,中国女双在釜山亚运会失利,国家队教练组反复思量,决定调整女双组合,将发挥亮眼、进攻犀利的张洁雯/杨维再次组合在一起。

谈及女双,张洁雯饱含深情。最令她难忘的是2001年九运会的夺冠过程。那不仅是她首次踏上全运会的赛场,更为日后与杨维携手征战奠定了基础。她说:“那次比赛是主场作战,我还是小将,内心十分激动。因为受伤,我被教练调整到只打女双。不过,正是这次机会,让我和杨维配起来了,打到决赛,击败了当时的风云人物葛菲/顾俊。现在想来,只打女双的安排让自己有足够体力坚持到最后,打出了最难忘的比赛。”

在张洁雯心中,双打的伙伴既是队友,也是挚友、家人,更是那个永远可以放心把后背交付的人。选择双打配对,要考虑球风、球路的互补,两人都要有时刻换位思考的能力。在她看来,每一次击球前的思考和出球后的跑位,与其说是与对手的博弈,不如理解为搭档间默契的考验。

对于双打选手间形成默契,张洁雯认为:“首先,在场上最重要的是信任。相比于单打,双打更多是跑位和补位时机上的选择,分工要明确。怎么跑位、怎么轮,这些都要在训练中磨练好。其次,要清楚彼此的特长和劣势,在场上主动创造好的时机,让同伴能打出自己的强势球,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对于同伴的劣势,也要有意识地用自己的专长去填补,尽量不要将两人的弱点暴露出来。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