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跻身世界冰雪运动强国之林,我国冰雪健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国内外努力奋战,创造多个“第一”,王金玉就是三破世界纪录的速滑名将。后来, 他获得了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建国以来体育贡献奖和第三届冬亚会贡献奖。2025年1月12日,王金玉突发心梗,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家中去世,享年84岁。
英雄出少年
王金玉生长在北国煤城鹤岗,自幼酷爱冰雪运动,每当漫长的严冬来临,就是他快乐时光的开始。上世纪50年代初,一般家庭是买不起冰刀的,但这难不倒爱滑冰的孩子们。他们自制滑冰板,用两块比鞋大点的木板,每块木板固定两根光滑的粗铁丝,再用绳子将木板绑在脚上,就可以在冰上或踩实的雪地上滑行了。少年时的王金玉一有闲时,便把滑冰板绑在脚上,与小伙伴们一起滑冰玩耍。他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不但比别的小朋友滑得快,还比他们滑的时间长。为此,王金玉的滑冰板不知滑坏了多少。有了这样的基础,上学以后的王金玉穿上冰刀便如虎添翼,冰场上经常看到他飞速滑行的身影。
王金玉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被速滑教练万英杰发现,推荐他进入速滑业余训练队。集训期间,王金玉坚持凌晨3点起床跑步,放学回家后,他又背上冰刀去冰场训练。上文化课时,王金玉请求老师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可以保持半蹲的姿势上课,以增强自己的体力和耐力。当时,速滑队员都是利用室外的自然冰场训练,不得不赶着冰期训练。每年10月,他们来到最早结冰的黑河、满洲里,接着再去大兴安岭、齐齐哈尔,最后回到牡丹江、吉林。在室外训练,寒冷是最大的困难,王金玉回忆说:训练就一个字——冷。每次上冰,王金玉和队友滑上10圈,就不得不到室内暖和一会儿,再滑10圈。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训练后不久,王金玉就在1957年2月夺得了全国少年速度滑冰比赛个人全能冠军。
经过老师的正规指导,王金玉的速滑水平飞速上升,先是全校第一,后是全市第一,1957年2月,15岁的王金玉代表鹤岗市参加在齐齐哈尔举行的全国少年速度滑冰比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大型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