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倍微距细节中的昆虫艺术
发表于 2025年2月

书籍信息

作者: [ 英 ] 列文·比斯(Levon Biss);王建赟 译;张辰亮 审订;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168.00元

页码:144页

ISBN:978-7-5710-2374-4

装帧:精装

开本:8开,(W)254mm×(H)301mm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3千字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昆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也是很神秘的动物。许多昆虫本身就很美,而它们的历史远比人类要久远,很早就飞向天空的动物是昆虫(比翼龙要早1亿年),较早形成复杂社会结构的也是昆虫,开始改造植物的还是昆虫。昆虫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授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其他角色同样可圈可点。正是因为它们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才促使有花植物开遍天涯。一旦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消失,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会立刻分崩离析。同样严峻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昆虫的总体数量下降了70%至80%,物种数量则下降了约30%。

摄影师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的这个项目记录了馆内收藏的40个珍稀物种(濒危、灭绝)的不可磨灭的图像,图像中的标本由科学家团队从多达2000万枚昆虫标本中精挑细选而来。它们包括人们熟悉的濒危物种君主斑蝶和九星瓢虫,以及遥远的澳岛䗛。人们曾认为澳岛䗛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已灭绝,直到2001年重新发现了澳岛䗛并进行了人工繁殖。

所有的藏品都被送到比斯的工作室,他在那里创作了令人惊艳的昆虫肖像,这些肖像被放大到真实昆虫大小的300倍,展现出生动的生命形式和色彩细节,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世界。这本画册让人们感受到这些微小、不为人知的生物带来的视觉震撼、潜在的巨大艺术价值和科研意义。

泉毛腹潜蝽Ambrysus funebris

这种蝽类昆虫的头部腹面有一个尖尖的喙,能用来吸吮猎物的体液。胸部下方伸出的前足粗壮有力,可以抓捕昆虫、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

掌握相关知识是物种保护的开端,法规的制定也需要这些知识。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的植物和动物标本以及特定的数据集去追溯100年前的植物、昆虫和其他动物在历史中的动态变化。本书所展示的标本是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多达2000万枚昆虫标本中精挑细选而来,其中包括由物种保育项目捐赠的四个物种的标本。也许有人疑惑,博物馆对物种的消失也应该负有责任吧?答案恰恰相反:博物馆收集标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获取这些标本以及对其展开的相关科研活动都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一部分。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