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光做主线任务
作者 邓依云
发表于 2025年2月
离开奋斗三年的创业公司,林山重回“大厂”,开始自己的职场下一程。

2024年12月,在创业公司历炼了3年之后,林山重新回到了互联网大厂,从事与海外市场相关的金融业务。

3年前离开大厂加入创业公司,如今又重回大厂,林山的职业路径在许多人看来无法理解,但他自己认为原因其实很简单,对方提供的岗位是他想要探索的国际化方向,职责也偏业务侧,可以帮助他从产品向业务转型。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回到大厂,林山的心态和5年前刚毕业时完全不同,他觉得自己更游刃有余了。

林山自称“小镇做题家”,以全省86名的名次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后又在牛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入选了腾讯产品经理培训生项目(以下简称“产培生”)。在去剑桥大学读博士和去互联网行业发展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小镇做题家的能力在于,当我们拿到一份考卷时,我们永远能下意识地找到最优路径把分数刷上去,但最大的挑战在于你怎么找到那一张考卷?这要求你必须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想不清楚,就很容易被外界的标准和评价捕获。小镇做题家尤其容易被大厂的体系捕获,一捉一个准。”

彼时,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产品经理尤其受到热捧。林山之所以选择大厂,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对产品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这个有着产品经理“特种部队”之称、每年只招聘数十人的产培生项目,似乎足以匹配自己的名校生光环。

在林山看来,小镇做题家的成长路径往往是最标准的线性模式:从好小学到好中学,再到好大学,最终进入大厂,从非核心业务做到核心岗位,逐步向上。路径是线性的、标准的,考试与结果都清晰可量化,进入大厂不过是其中一环。

然而在腾讯的两年里,产培生身份的光环之下,林山的内心一直暗流汹涌。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