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重磅政策落地。
春节前夕,中央金融办、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为A股市场送上政策“大礼包”。
《方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既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1月23日,在上午开盘前半小时,国新办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只争朝夕。”
吴清指出,此次六部委印发的《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干货”满满。
吴清表示,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同时,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公布后,市场预计此次资金规模合计在万亿元左右。在1月23日发布会进行的同时,A股、港股双双高开,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科创综指、万得全A等指数涨幅一度超1.5%。截至1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51%,共40股涨停。从板块来看,保险股领涨,保险指数涨幅为5.14%,天茂集团涨停,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分别上涨6.02%、4.98%。
“春季行情有望徐徐展开,2025年市场有望进入上涨行情的新阶段。”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认为,无论从政策催化、流动性,还是基本面角度看,今年春季行情均值得期待。展望2025年全年,资金面和基本面或将迎来积极变化,2025年A股有望步入基本面驱动的向上行情。
五类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
根据《方案》的相关安排,此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将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
针对此次《方案》,吴清还介绍了三大要点: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
二是延长了考核周期。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吴清强调,“这次《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
三是进一步巩固形成了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方案》各项举措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也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