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谁进谁出?
作者 丁艳 杨芮
发表于 2025年2月
2025年保险业格局或将显著改观。图/视觉中国

在过去的2024年,诸多中小险企股东接连退场。随着监管层在岁尾发布的政策中,明确鼓励财险公司兼并重组,市场化出清风险,2025年保险业格局或将显著改观。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计38笔保险机构股权转让,涉及约27家机构,包括华泰保险集团、永诚财险、国任财险、永安财险等,主要集中于中小保险公司。

而2025年一开年,1月6日,中色股份答投资者问时表示,2024年3月29日,公司拟筹划转让民生人寿6.1709%股权,如后续有相关进展且达到披露标准,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尽管这轮股权转让呈现出转让数量多、挂牌轮次多的特点,但在行业转型和监管限制等因素影响下,大部分保险公司股权挂牌项目成交比例极低。在司法拍卖中,保险股权折价转让现象有所增加,甚至部分中小险企股权起拍价仅为评估价的两折。

股权转让潮数字变化背后,是深层次结构调整、保险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诉求。

随着新“国十条”“报行合一”等一系列监管“组合拳”出台,保险业未来十年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数量在全球都位于前列,监管原则上不会再批复新公司,未来中国保险行业很可能会像日本那样,出现大规模并购。“由于当前险企同质化较为严重,未来哪怕是经营方可持续,但可替代性强的险企大概率也会面临兼并重组。”

首先,从2024年6月伊始,“退金令”的发布,明确要求央企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等。

其次,中小保险机构经营业绩未达预期,是股东方退出的另一大核心原因。2024年三季度,75家披露业绩的寿险公司中,亏损寿险公司超过三成。从财险公司角度来看,85家披露业绩的财险公司中,63家盈利,22家亏损,亏损占比近26%。

硬币的另一面是,当前外资正在保险股权成交“低谷期”加码。2024年11月,安盛保险(百慕达)受让原信利再保险(中国)100%股权,并将其名称变更为“安盛环球再保险(上海)有限公司”;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等均通过受让股权获得了国内险企的股权。

地方国资接盘,外资加码“入场”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计出现38笔保险机构股权转让,涉及约27家机构,包括华泰保险集团、永诚财险、国任财险、中银三星人寿、永安财险等,主要集中于中小保险公司。

据Wind(万得)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并购标的所属行业为保险行业的成功交易案例仅20宗,与2023年前三季度的101宗相比出现了明显下降。

从2024年保险机构股权转让总体趋势来看,国企退出,地方国资接盘成为一大特点。如东风资管、中国广核集团等退出华泰保险集团,国机财务退出国任财险,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大唐集团资本控股、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南方电网资本控股等共同退出永诚财险……

国企退出主要出于优化业务结构和回归主业的需求。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