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科尔尼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第十次发布全球趋势年度评估报告,预测可能塑造未来五年(2025年-2030年)全球运行前景的重大趋势变化。这份报告持续关注那些我们认为起初未受重视,但随后将被公认为对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或趋势。
一、全球发展风往“南”吹
“全球南方”国家主要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构成。这些国家正迎来发展的重大转折。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以及南非等国家通过“大金砖”(BRICS+)和其他区域协议建立了多边合作,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力。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及其主要西方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制裁。然而,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选择不参与制裁,或是寻找契机为本国谋求更多利益。
这种新的世界秩序将产生深远的经济影响。扩容后的“大金砖”国家占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8%,代表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它们正在试图打造自己的金融体系,重点推进去美元化。
2000年,中国、印度和东盟等国家达到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人口只有1.5亿。如今,这一数字已飙升至大约15亿,是西方国家总人口的2倍。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翻一番,达到30亿。
此外,世界各集团之间的贸易模式也将不断改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目前,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量中,南南贸易占35%,而北北贸易仅占25%。
跨国企业供应链多元化战略让东南亚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2023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至2360亿美元。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浪潮也让印度和墨西哥受益匪浅,尤其是墨西哥。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20%,而同期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占美国的进口份额从17.7%下降到13.5%。此外,非洲的经济活力也得到一定改善。据预测,2025-2030年全球增长最快的25个国家中,将有11个来自非洲。
“全球南方”国家在这一两极博弈中寻求平衡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它们可能会利用中美两国的竞争关系为自己谋得发展机遇。
对企业的启示
投资“全球南方”。“全球南方”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地位崛起,且它们多数采取不结盟的策略。那些致力于开拓快速增长市场并吸引新兴消费者群体的企业,可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发掘拓展业务的机会。
把握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劳动力资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资源正在逐渐缩减,但“全球南方”国家却呈现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趋势。
将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扩展至亚洲以外的地区。随着中美紧张局势加剧,很多企业开始谋求供应链的多元化,例如非洲某些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出现多个快速增长的科技中心。传统低成本国家以外的“全球南方”国家也有其经济优势,企业应当把握其中的机会。
二、国际贸易陷入困局
关税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作用与日俱增。20世纪初,美国试图通过提高进口商品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及其他行业,免受外国竞争侵蚀。但这损害了国际合作。二战后,美国积极促进国际贸易合作,限制关税的使用,并与22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成为全球经济主打趋势,关税削减持续加速。
几十年后,一些国家开始反对这些原则,且抵制情绪越来越强烈。2018年,特朗普政府提高了对多种产品的关税水平,引发贸易摩擦与争端。拜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并对钢铁、铝、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级。此外,2024年9月,美国宣布计划限制“小额豁免”的商品类型。
而今,全球范围内,以关税为武器的现象愈演愈烈。2024年9月,加拿大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中国启动了对加拿大的反歧视调查。欧盟在2024年9月宣布,将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的关税。2023年以来,阿根廷、巴西、印度、越南和欧盟纷纷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此外,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土耳其、美国和欧盟都对某些高附加值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仅限于电动汽车。
图1:到2030年,全球增长最快的25个国家中,预计将有45%来自非洲

未来五年,全球范围内剑拔弩张的关税战将持续上演。这将带来严峻的经济下行风险,提高企业的成本和消费者支出。但另一方面,如果尺度把握得当,或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的韧性。
关税政策在特定情形下能让特定群体从中受益。例如,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一些“旁观者”国家迎来了出口增长。越南、泰国、韩国和墨西哥得以大幅提振出口,其中墨西哥获利颇丰,对美出口创下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