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中国销量为何连续三年下滑?
作者 陈思宇 王静仪
发表于 2025年2月

超豪车品牌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连续三年下滑,而且跌幅越来越大。

1月13日,保时捷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交付31.07万辆汽车,同比减少3%;其中中国销量为5.69万辆,下滑幅度达到28%。

三年前的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共交付9.33万辆新车,全球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销往中国;但高峰之后是连续三年的下滑,2024年的中国销量几乎跌去一半,沦为保时捷第三大市场,不及美国和欧洲。

曾被誉为“最赚钱的车企”,同时也是叱咤专业竞速赛场的宠儿,保时捷在中国盛衰的转换往往就在一瞬之间。

2024年10月下旬,“不到40万的保时捷”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对此,保时捷方面回应《财经》称,网上的这种情况并不属实,“这款车型的售价我们给出了官方建议,但经销商拥有终端定价自主权”,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并不能代表整体的经销商盈利或销量表现。

从几个月前经销商的联合“逼宫”,到部分销售网店突然的关店撤场,再到裁员传闻甚嚣尘上……一桩一件,分散而微妙地勾勒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缓慢下滑的轨迹。

作为救火队长的新CEO(首席执行官)已经上任。2024年7月19日,现任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Oliver Blume)时隔三个月来华,在上海保时捷中国总部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会议第二天,任职期才刚满两年的原保时捷中国总裁及CEO柯时迈(Michael Kirsch)就被换掉,这一职位由销售老将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担任,于2024年9月1日上任。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告诉《财经》,目前客户需求下滑、销量缩减,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优化已势在必行。到2026年底,保时捷在华门店要从当前的150家缩减到100家,相当于减少三分之一。

当下是重点时期,为了挽救重要的中国市场,保时捷将采取一系列本土化措施,从内部组织架构优化重组到经销商网络优化,再到本土化的营销与研发……行动已刻不容缓。

涨了20年后,中国销量开启三连跌

谁都记得2022年在中国风光无限的保时捷。

2022年,是保时捷成立的第91年,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1年。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前进。

这一年,保时捷向全球客户交付了30.99万辆新车,较2021年提升了3%。其中,在华共交付新车9.33万辆,销售收入为90.1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93.53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27.72%。

这是非常漂亮的成绩单,但仔细观察,一些危机已初现端倪。

回顾2019年至2021年期间,保时捷的全球交付量有所起伏,但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了强劲势头,交付量屡次刷新纪录。

2019年到2021年,中国销量三连涨,一度接近10万辆大关。

2019年,保时捷全球新车交付量达28.08万辆,中国市场达到8.68万辆,占比30.89%;2020年,全球新车交付量降至27.22万辆,中国市场却同比增长3%,达8.9万辆,占比上升至32.69%;2021年,全球新车交付量达30.19万辆,中国市场为9.57万辆,占比31.69%。

那时,大家对保时捷问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时候国产化,因为年销10万辆是当地建厂的门槛。而到了2022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同比下跌了2%,为9.33万辆。

这是个开始。2023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下降至7.93万辆,同比下降15%,北美地区夺走了“保时捷全球最大销售市场”的桂冠。

2024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为5.69万,甚至不及2016年的6.52万辆。图/视觉中国

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为2.96万辆,同比下降33%;全年降幅固定在28%,交付量为5.69万辆,甚至不及2016年的表现(6.52万辆)。

中国市场的波动直观地表现在全球销量上,削弱了保时捷的盈利能力。2023年,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量为32.02万辆,同比增长3%;但到了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31.07万辆汽车,同比减少3%。

围墙外需要通过数值对比才能观测的危机,在围墙内或许早就人尽皆知。

2024年5月,部分中国保时捷经销商以停止提车“逼宫”总部,要求总部给予补贴并且更换高管。他们的理由是销量不理想,而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导致其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

5月27日晚,保时捷中国就此事向全体授权经销商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中表示:“全体授权经销商将与品牌方携手,拨开云雾,明辨真相,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