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出征的关口和突破》
林雪萍 著
中信出版社
2025年1月
全球制造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各地工厂的兴起所引发的供应链碎片化的同时,大量的新兴区域化市场也在兴起。尽管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在全球越来越多地蔓延,但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也是一个寻找全球市场的全新机会。
如果中国制造能够“抓紧全球化机遇、抓紧中国制造业优势以及抓紧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产品就一定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强的品牌走向全球。
第一,中国企业要抓紧全球化机遇。中国产品的制造能力已经在过去外资企业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历了深刻的锤炼。以中国家电产品为例,2003年,我率领TCL、海尔等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海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国内主流冰箱产品以单开门为主,海尔则投资了几百万元在展会上大力宣传推广双开门冰箱。这使得海尔双开门冰箱声名大噪,此后海尔品牌也在美国深入人心。
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子消费品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中贡献了37%的销售额。其中,手机和扫地机器人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均达43%。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三席。中国仅用了20余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从OEM(原厂委托制造,即“贴牌生产”)到ODM(原厂委托设计),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的飞跃。现在可以说是中国电子消费品的品牌全球化最兴旺的时刻。这得益于中国企业抓住了全球化机遇,与全球价值链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第二,中国企业要抓紧中国制造业优势。中国拥有最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服装等,到技术密集型产品,如电子产品、盾构机、高铁等。中国制造在全产业拥有巨大的优势,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做到产业链如此完整和高效,而这些产业的底层技术又是相互关联的。中国手机电池的发展,为汽车动力电池提供了基础能力的支撑;而用于手机壳加工的钛合金技术,又为电解槽的壳体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些产品都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的,又开始向全球市场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