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站:小天地系着大民生


“姐,别放了——咱春节不让放炮——”大年初一晚上,小鱼巡逻时遇到一对放烟花的母子,她隔着好几米大喊提醒。
按照惯例,春节假期期间,劝阻居民燃放烟花爆竹是社区工作者小鱼的重点工作。前一晚大年三十,从晚上6点到次日凌晨1点,她和同事们一直坚守着,冻得不行,才进屋暖和一会儿。
正值家家户户迎接新年,路上车辆、行人寥寥。小鱼和同事围着各自分管的区域转了一圈又一圈。
记者陪她值了半夜班,一路上听她讲述基层社区工作的故事,平凡辛苦但很有意义。
想方设法帮群众顺利“过关”
小鱼工作于河北唐山的一个社区党群工作站,和这里联系最紧密的,一是上游的街道办,一是下游的普通群众。
这儿面积不大,工作人员只有几位,均是女性,“80后”“90后”居多,负责每天接待前来咨询、办事的居民。
作为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这方小天地,关联着数千甚至上万人的“小事情”和“大民生”。
大理石工作台高一米多,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中间并无遮挡。一位大姨来申请每月50元的高龄补贴,她踮着脚,将半个身子伏在台面上,使劲儿把头探到小鱼的电脑前面,生怕小鱼把卡号写错了。
小鱼一扭头,和大姨几乎脸贴脸,开玩笑道:“大姨,你快‘亲’上我啦。要不我把电脑转过来,放你面前看?”
在社区工作多年,小鱼和很多居民很熟悉,她调侃,对方也不生气,只不好意思地咯咯笑。
一天当中的部分时间,小鱼都要在窗口接待前来申请各种补助的居民群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