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从一粒种子开始
作者 郭志强
发表于 2025年2月
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
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
湖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插秧
湖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插秧

“每年春节前,为了应对低温和雨雪,我们会提前把种子送到各种粮大户手里,以避免异常天气耽误春耕。”1月下旬,正是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勇敢年关最忙的时候。

2025年,史勇敢的公司计划供应优质种子超过2000万公斤。目前,大部分种子已经送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农户手里,数量占全年种子供应总量的80%。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史勇敢便投入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无数育种科研人员和水稻种植户也均如此。在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对2025年试验用种开展种子发芽率测验试验,奏响春耕序曲。

暖冬下的种子培育

“2024年冬天是一个暖冬,对水稻种植来说,防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在今年是个不小的挑战。2025年准备大干一场的种粮大户要特别留心了,选择具有抗稻瘟病、抗稻飞虱的优质高产水稻种子尤为重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种子选育是一门技术活,春耕备耕前后,种子发芽率更是关乎种粮农户的全年收成。近期以来,杨远柱一直在宁乡市金洲镇的关山育种研发基地统计分析去年的水稻育种数据。

关山育种研发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水稻商业化育种基地。春节期间,这里的育种科研人员忙于制定今年4万多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种子的清理、装种和试验计划;同时要对从海南南繁基地寄回的育种材料做基因分析。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