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 叶 强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投资金融所所长 王 斌
安徽中科星驰
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兼首席技术官 王智灵
认知现场、理解现场
《决策》:近年来,安徽持续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您认为这项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在7个维度中,核心是什么?
叶强:“政产学研金服用”改革在于通过多主体协同创新,打破传统创新链条中的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深度融合。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金融赋能为支撑、以服务提升为保障的生态体系。
这7个维度都非常重要,其中,“政”和“用”是核心,政府推动政策支撑与资源整合,应用是价值的最终体现。
《决策》:“产学研”是“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的重要一环,中科星驰源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15年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持续不断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迅速。结合中科星驰的成长经历,您认为做好“产学研”的关键是什么?
王智灵:企业在做“产学研”时,要回顾我们的初心,就是“产学研”的目的是什么?
“产学研”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去用。真正的“产学研”一定来自于企业现场的需求,进而转化成科研人员所理解的问题,否则会产生一个鸿沟。因为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很多时候企业现场的问题与技术研发人员所理解的问题并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发挥大量的精力去认知这个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最终使这个解决办法与企业当前的现状相匹配。

中科星驰在做“产学研”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注重企业现场需求,坚持“主机厂+智驾公司+场景方”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合作模式,打造智能驾驶的商业闭环,时刻关注着产品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抽象出来,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并且一定要与企业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产学研”的本质是在“用”。如果不能用,这样的研究不仅会浪费企业的投入,也会浪费科研人员的时间。
《决策》:为什么会出现与企业现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王智灵:实际上,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认知层面上的原因,就是科研人员的思路,与现场企业的思路出发点不一致。企业是对最终结果负责,需要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而科研人员可能更关注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突破了这个核心要点,问题就解决了,那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缺口”。因此,我们在做“产学研”的时候需要形成闭环,这样“产学研”才有可能成功。
二是实际使用上的原因,涉及到问题的本质。问题是不是在用的过程当中出现?有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可能科研人员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由于没有解决最本质的那个因素,导致效率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