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南京滨江产业创新带联盟(建邺-江宁)正式成立,聚焦“数字滨江、智造滨江、国际滨江、人文滨江”的目标,合力打造南京产业科技创新的“长江黄金右岸”。
一个是长江经济带入苏“第一站”,一个是跨江联动“前哨”——江宁区、建邺区,这条“长江黄金右岸”是如何打造的?
为什么要打造
“长江黄金右岸”
“长江黄金右岸”位于南京市沿江区域,串联了长江南京段区域的江宁、雨花台、建邺、鼓楼四个行政区,规划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特别在建邺区和江宁区的交界处,是长江经济带入苏的“第一站”,形成了南京沿江发展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南京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9月,在南京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上,将“构建市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机制”列为十项攻坚性任务之一,提出 “中心带城郊、先发带后发、相邻成一体”的共建思路,构建市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机制,以先行启动实施“伙伴园区”计划为抓手,打造滨江产业创新带等“三带一区”的发展路径。
滨江产业创新带的建设,正是南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构建市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南京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创造增量机遇的具体行动,通过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滨江产业创新带成为南京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带。
其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新一轮科技创新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交叉地带,单兵突进难以实现,固有创新资源的互动、流转与聚集程度难以满足研发需求,必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符合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才能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益。
滨江产业创新带所在的区域,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创新潜力,通过跨区合作,南京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