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周易》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b。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c?
【注释】
a 本段选自《乾·文言》。标题为解读者所拟。
b “夫大人者”几句:此七句解释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论述大人德行,无所不合。与天地合其德,是指上天覆盖,大地承载。与日月合其明,是说如同太阳月亮照临一切。与四时合其序,是说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而生长肃杀。与鬼神合其吉凶,是说善吉恶凶如同鬼神相报。先天而天弗违,是说在天时之先行动,天便居于后位而不违背,这就像上天跟大人相合。后天而奉天时,是说在天时之后行动,就能顺奉上天,还是大人跟上天相合。《周易正义》:“此论大人之德,无所不合,广言所合之事。‘与天地合其德’者,庄氏云:‘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者,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者,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者,若福善祸淫也。‘先天而天弗违’者,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后天而奉天时’者,若在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
c “天且弗违”几句:这三句是说孔子认为高远的上天尚且不相违背,何况又小又近的人和鬼神呢?《周易正义》:“夫子以天且不违,遂明大人之德,言尊而远者尚不违,况小而近者可有违乎?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译文】
九五爻辞的大人,他的德行如同上天覆盖、大地承载一样普遍,他的英明如同太阳月亮那样照临一切,他的行为顺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他显示的吉凶祸福如同鬼神那样必定相报,他在天时之前行动,天便居于后位而不违背,他在天时之后行动,自然能顺奉天时。高远的上天尚且不相违背,何况又小又近的人呢?何况又小又近的鬼神呢?
【解读】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与“人”的意蕴极为丰富。其中“天”的含义既涵盖自然世界,又包含伦常义理;而“人”对天的主动性,既体现在自然主动方面,也表现在道德主动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