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而不满
欹器,是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盛水少时则倾,盛水适中时则正,盛水满时则覆,因这一特质,其常被古人放置在身边,用以反思警醒自己,故又被称为“宥坐之器”。
欹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当时的先民为了汲水,发明了一种尖底、小口的陶罐,并根据力学原理在罐腹中央偏下位置设计了两个系绳用的环耳,当空罐被绳子吊起时,呈倾斜状态入水,水更容易进入罐中。先秦时期,人们在这种生活用具特殊构造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欹器这种器物。老子弟子辛文子在《通玄真经·守弱》中记载:“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是关于欹器的最早的古文献记载,后来《荀子·宥坐》中也出现了关于孔子与欹器的记载。
两千多年前,孔子到鲁桓公庙里参观时,就看到了这种器物,他形象描述了其“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征,因势利导,教育弟子聪明睿智要用朴拙保持,功成名就要用谦让保持。这种盈满之道对当今领导干部修身从政仍有重要启示价值。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