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社保破冰,一场关于千万人的权益突围
作者 孟佳丽
发表于 2025年4月

四个酱肉包、三碗玉米面粥,这是美团众包骑手蓝团东的午饭。他熟练地掏出手机结账,总价8元—这家店给骑手提供五折优惠,还免费送粥,这样的一餐对他来说再合适不过。

骑手没有固定的工作路线,吃饭也得见缝插针,他们通常会选择为骑手提供折扣的餐厅,把一餐的花销控制在15元以内。

“平台给骑手缴纳社保?不可能的,就算是专送也不可能。”蓝团东放下了手里的包子。关于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两周时,蓝团东才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在他所在的骑手群里,每天滚动的消息依然是“你今天跑了多少单”“我跑了××单”,没有一条关于社保的讨论—一边是资本的热词,一边是底层的生存,撕裂感贯穿了整个行业。

这场沸沸扬扬的讨论,始于京东。

2月19日,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甚至骑手个人缴纳部分也由京东承担。美团随即回应,称正在搭建骑手社保信息系统,预计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饿了么也表示,早在2023年2月已启动蓝骑士社保缴纳试点,并持续加大对稳定骑手的专项补贴力度和覆盖范围。

在蓝团东们的世界里,这些公告却像平行时空的轰鸣。

《第一财经》杂志随机访问了十多位美团、饿了么的专送和众包骑手,他们都对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一事持怀疑态度。

这场关于社保的讨论,最终能否改变骑手们的处境?还是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承诺?

骑手和平台是什么关系?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身穿黄衣和蓝衣的外卖骑手被称为“美团骑手”和“饿了么骑手”,但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和外卖平台并没有直接雇佣关系。美团和饿了么通常通过多个外包公司层层转包,骑手签署的合同形式多样,许多人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合同签署对象是谁。

“我们不属于美团,我们是跟其他公司签的合同,那个公司具体是干什么的,我都不知道。”蓝团东说。

而江苏的美团专送骑手李涵表示,自己在2019年和2024年两次加入美团外卖,都未与任何雇主签订过任何形式的合同,“我认识的骑手里也没人签过”。

你愿意为骑手社保多付1元配送费吗?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公众号调查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副教授陈龙指出,在外卖平台刚兴起时,骑手大多由平台直接雇用,所以,平台会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保。但随着外卖业务的发展扩张,平台开始大规模推行直营转外包模式,外包公司通常不再为骑手缴纳社保。

如今,骑手大多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这种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而是适用《民法典》—因雇佣关系的临时性,劳务提供者需自行承担工作风险和责任。

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外卖平台用工模式法律研究报告》显示,外卖平台与骑手间劳动关系认定率不足1%。在陈龙看来,规范骑手用工、为其提供社保,是平台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现实是,骑手与平台的劳动关系依旧模糊,究竟该由谁承担骑手的社保责任,目前没有明确答案。“我国的社保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套体系。要给骑手缴纳城镇职工社保,尤其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需要先明确劳动关系。”

为了不让骑手等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处于社会保障的盲区,2021年7月16日,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打破传统劳动二分法的限制,引入了“劳动三分法”,将未参保骑手纳入制度范围,希望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维护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保障权益。

《意见》提出新业态劳动用工的三种类型,包括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情形,以及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情形。对于外卖骑手等“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意见》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意见》指出,对这部分劳动者,在社保方面,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此后,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平台在为骑手缴纳社保方面有过不同程度的尝试,比如美团在2022年7月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饿了么2023年2月在部分城市展开试点,为蓝骑士缴纳社保,并加大对稳定骑手的专项补贴力度。然而,如何缴、缴多少,至今仍未有定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系主任封进表示,现行社保制度是基于传统雇佣关系设计的,并未考虑到平台经济就业的特点,“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现有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因为现有的制度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责任和义务,调整可能会使制度本身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