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是个大问题
作者 赵慧
发表于 2025年4月

大概从到日本的第七年开始,花粉症成为每年春天折磨我的一大病症。喷嚏、鼻涕、眼睛痒等症状齐上阵的花粉症,已成为困扰日本民众的社会问题。根据日本耳鼻喉科免疫过敏感染者学会公布的调查数据,2019年时,日本的花粉症患病率已超过42%。

虽说近年来日本花粉症罹患率不断上升,但花粉症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病种。全球首次确诊的病例于1819年出现在一位英国医生的论文里。日本1961年首次报告了豚草花粉症,杉树花粉症则在1963年被首次发现。花粉症这个社会问题之所以迟迟无法解决,是因为它背后是一个牵涉颇多的产业难题。

如今很多科普文章早已讲述了花粉的各种构成—花粉不仅仅来源于花朵,树和草产生的轻巧的风媒花粉,才是造成花粉症的关键元凶。在日本,最典型的两类花粉“刺客”来自杉树与扁柏的雄花。

杉树与扁柏都是日本常用的木材。编纂于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纪》中曾记载,“杉树、樟树用于造船,扁柏用于宫殿”。在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住宅建设对木材的需求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战时及战后的过度砍伐导致大量山地荒废,所以日本就开始推进绿化运动,在采伐天然林留下的荒山推进人工林种植。杉树与扁柏都属于成长速度快、易加工、用途广泛的经济树种。这样发展至今,日本有大约4成的森林是人工林,其中又有超过4成是杉树林,接近3成是扁柏林。

问题也就出现了:人们原以为需要大量木材,但实际上,市场永远会调节需求的走向。虽然日本本土森林覆盖率达到2/3,但最近几年,日本的木材自给率都在百分之三四十之间,这意味着,每年日本还要依赖海外进口木材。日本进口木材倒并非是为保护本国森林,最初是因为海外进口的木材价格低于日本本国的木材,因此市场偏向了性价比更高的那一方。加上日本林木品种有限,海外丰富的品类也可以进一步满足日本市场的用木需求。到了1990年代,由于日本住宅建设数量减少,施工方式也转向钢筋等非木结构,日本市场的木材需求量大幅降低,国产木材价格开始低于进口木材。行业赚不到钱,加上高龄化和少子化加剧,造成日本造林工人不足,2020年只剩4.4万人,仅为30年前的一半。尽管如今伐木已实现机械化,但种植仍主要依赖人工,然而这一行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失严重。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