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有女性的节日,所以小清每年2月都要更忙一点,她负责新媒体运营,要拍短片讴歌女性。她选了几个代表,其中一个放了鸽子,决定不抛头露面了,小清临时抱佛脚想起了高中同学梅子。
梅子是高知代表,今年42岁,中青年专家,要评的职称全部评完了—尽管不怎么通人情世故,也不会来事儿,毕竟是论文发得多且有实际成果的博士,职业路上拦路虎也不多。升官发财不太行,旱涝保收没问题。梅子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她们敲定了时间,小清松了一口气。
这几年她负责的部门是单位实际创收的主体。一堆人指着这点活计过日子。喊她清姐的年轻人,有的刚刚结婚,有的马上要当爹,有的家里有六只猫。有时候,她嫌弃他们毫无规划,不动脑子,效率也低,有时候又觉得没有这份工作怎么得了,身边一个能帮他们的人都没有。她的思绪在“一边觉得年轻人不容易”“一边觉得你们一天到晚在搞什么鬼”之间横跳。
半年前,男员工A来找她,说清姐你多派点活给我吧,老婆怀孕了,她也辞职了。他老婆是一名年轻的中学老师,小清诧异万分,这么多人争抢的一个工作,就这么放弃了?老师不是有寒暑假么?两人靠着你的几千块钱怎么生活?你们双方家里又是农村的。但这些话都只在心里飘过,当着面,她说好的,不过你可能也分身乏术做不来呀。
她看不懂年轻人,只能看着他中午在食堂多打一份带回家,又看着他把孕妻送回老家—待在省城一没人照顾,二则费用高。
而家里猫多的那个女孩,未婚未育,小清想,一旦离开这里,哪家公司会轻易聘用呢?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坦然呢。有几次,她在会上让大家尽量多学点东西,“我已经四十多,没那么有所谓了,也没有啥贷款,凑合着能过,你们不同,都还年轻,所以很多事情真的要从长计议。”但几句语重心长的话就能激荡人心的可能性,在当今时代已经接近零。没有人当回事。多挣点,也攒不下,少挣点,也能活。危机感只属于有危机感的人。
不知不觉中,小清就挑起了担子,凭良心说,这个单位算挺正规了,给普通员工也缴了年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