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店还是赚钱的
作者 姜琪
发表于 2025年4月

2月,寒风尚未褪去,年味儿亦未散尽,情人节悄然而至。2月14日上午10点,骑手小哥化身“护花使者”,穿梭于花店与社区。一束束精心包装的玫瑰,随快速转动的车轮,被送到心爱之人手上。享受这份甜蜜的时候,你可能并不知道,鲜花消费正经历一场变革。

春节刚过,斑斓集的订单接踵而至,潘潘和团队返回青岛,进入“战斗状态”。年前半个月,他们已经做足情人节的准备工作—限定款的打样、拍摄和上架等。

去年情人节,潘潘和员工们连轴转:36小时,120多个订单,单日营业额突破六位数。2023年以来,鲜花电商经历了一场静默的洗牌,曾经风光无限的花加、花点时间陷入经营困境,一批新玩家在寒冬悄然崛起。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末,通过美团闪购卖出鲜花的商家数量,已达2018年的10倍。2023年美团即时零售鲜花的消费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

计划性消费让位于即时性消费,这给鲜花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80%订单来自线上

“以前,我们主要做线下生意,现在80%的订单来自线上。虽然单笔订单的利润变薄了,但(利润)总量上去了。”一位从业20年的花店店主告诉笔者。

鲜花即时零售崛起,让传统花店看到新机会,于是越来越多店主涌入平台。

铁子在福建莆田市中心经营一家叫“诗荟花礼”的花店,已经15年了。店内商品客单价在100~300元之间,最忙的时候一天有200多个订单。2024年,铁子开始尝试入驻线上平台。

“即时零售能降低库存压力和损耗风险,消费者下单最快半小时就可以收到,很好地满足了需求,所以鲜花在即时零售应该还有很大机会。”铁子告诉笔者。

不过,花店要做好即时零售,却并不容易。劳拉是唯树品牌的创始人之一,此前在饿了么做鲜花业务。她发现夫妻店占整个行业60%~70%的市场份额,多为小成本创业,懂传统的线下经营,却难以摸透线上运营。

小余和陈陈是00后,在贵州的一个五线小城合伙经营一家名叫“繁盛花境”的花店,面积大约25平方米,有一辆“电驴”用来配送。开店不久,她们便请了代运营做线上业务。“靠自己运营其实蛮难的,现在流量也很贵。没流量就没销量,代运营帮我们做店铺上翻,参加些平台活动,反正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份收入。”

正因如此,即时零售崛起后,鲜花行业衍生出规模庞大的代运营业务。“可能70%以上的花店都是加盟到了某个品牌,或者是被某些代运营所运营。”劳拉说,“当时在饿了么平台,我们接触了几家非常大的服务商,他们一年营收有四五亿元,合作的门店有上万家。”

“接触多了后你就觉得这些人能做,我为啥不能做?”劳拉告诉笔者,她后来跟两位饿了么同事,辞职创业,创办了代运营品牌唯树。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