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商贸流通一体化
作者 王娟娟
发表于 2025年4月

经研讲堂第五讲:如何发挥人工智能对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作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完善国内大循环体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障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价值的高效实现,才能高质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而商贸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地理半径不断延展,以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柱的商贸流通为跨区域对接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提供了条件,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使人们的经济活动空间从物理空间转向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并行的状态,为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协同共进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促进商贸流通一体化,加速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

商贸流通一体化趋势增强

商贸流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消费活力不断被激发,尤其是跨区域消费规模大幅上升。从2000年到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84万亿元增长至48.79万亿元,增长11.71倍,年均增长48.77%;全社会物流总额从10.6万亿元上升至360.6万亿元,增长33.02倍,年均增长137.58%。在日益健全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支撑下,我国快递业迅猛发展,强力支撑着电子商务兴起、数字技术革新的新型市场业态和格局。200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1.1亿件,2013年达到92亿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快递国;2014年达到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2024年达到1745亿件,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在经营主体、商务平台、基础设施等要素合力保障下,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稳定内需的重要支柱。

商贸流通向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商贸流通渠道和模式的创新在助力商贸流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商贸流通的品质提高。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服务消费增长率快速提升。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高于同期GDP增速;新型消费潜力得以释放,网络消费、即时消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5%,国货、国潮、国韵产品的市场热度大增,数字文旅、直播带货、在线健身等新消费成为热点。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商贸流通全链条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在生产环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理念已经被企业广泛接受并践行,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和数据分析;在流通环节,绿色环保理念体现在包装、仓储、分拣、配送等每一环节。此外,商贸流通的专业化水平也得以提升,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全面应用于商贸流通领域,要素和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品质均大幅提高。

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提高。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商贸流通提供信息支持,不仅为各地区清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和区域特色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商贸流通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了条件,尤其在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后,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进程加速,促使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快速提升。2013年—2023年,我国商贸流通的支柱从交通基础设施转向数字技术,从开拓市场渠道转向供求互相引领,一体化水平从0.19上升至0.82,增长3.32倍,年均增长33.16%。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制造”的契合水平会不断提高,能够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需要,真正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技术一体化支撑商贸流通一体化,高质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充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内核。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