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家教使命:让焦虑家庭走向美好
作者 周文平
发表于 2025年4月

我的目标是帮助一万个焦虑的家庭走向美好!

她不仅成了继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还将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力量延伸到更多家庭。

2024年12月9日,在浙江省衢州市,第611期“乐悠然幸福读书会”正在举行。“在家庭中追溯力量的源泉,会发现接纳和允许是力量生发的地方,而父母的行动营造了力量诞生的场域……”活动组织者李华跟大家分享读书感受。

作为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李华成立的“李华妈妈工作室”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她创办公益读书会,带领更多家长成长。很多人不知道,她学习家庭教育的初心是帮助继子凯伦走出困境……

深耕家庭教育,继子逆袭成学霸

李华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名高中老师。前夫去世后,她与郑明祥走到一起。郑明祥是金华车务段的一名职工,前妻因病去世,有一个儿子郑凯伦。

“咩咩……”第一次见面,9岁的凯伦冲着李华喊。李华知道他想叫“妈妈”却不好意思。看着这个既调皮又有点儿羞涩的小男孩,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36岁的她没有生育过,把凯伦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她和郑明祥相处半年便结婚了。

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互相体谅,生活很幸福,还生了一个女儿。然而,让李华没想到的是,凯伦给她出了一个大难题。他总是安静不下来,喉咙里发出各种怪声,还频繁眨眼,抽动鼻子,歪头。

夫妻俩带着他辗转数家医院,被诊断为多动症、抽动症。

读小学四年级时,凯伦的症状更严重了,上课坐不住,经常骚扰同学。6名同学给老师写信表示不愿和他成为同桌,老师罚他站在走廊听课1周。“我自己就是老师,我儿子却被这么多人嫌弃,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吗?”除了心痛,李华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除了无力感,李华还感觉满腹委屈。再婚后,她特意把凯伦从姑姑家接回来,每天辅导他学习,给他洗衣做饭,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凯伦对她也很好,有好吃的总是先问她:“妈妈,你要不要?”母子俩相处得很和谐。李华实在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位朋友建议李华去学习家庭教育,或许能够走出困境。通过学习,她才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根源可能在家长身上。作为继母,她很想把孩子教育好,想在别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继母的形象。她想对孩子好,却从来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所以,凯伦没有从她的付出中感受到真实的爱。

比如,凯伦总是先问她“要不要”,其实是一种讨好,这种行为背后有着深层的创伤。他7岁失去母亲,父亲因为工作太忙,把他寄养在姑姑家。这让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试图搞出一些动静引起大家关注,所以出现了多动、抽动的症状。

明白这些后,李华很心疼儿子。她知道不能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刻意去做什么了,而要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去爱他。其实,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的看见与陪伴。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