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
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春天来得迟。虽然已是四月下旬,但林间背阴处还有很多积雪,阳坡的土层刚刚开始融化,小草萌萌地探出嫩嫩的小尖,林间不时会看到兴安杜鹃粉红色娇艳的花朵。又到了一年中栽树的黄金时节。
在大兴安岭,春天植树造林,夏季抚育,秋季整地补植是林业工人的必修课。
库都尔森工公司育林林场的职工彭伟和同事们每年秋天都会在森调队踏查好的造林地整地。秋整地就是把要栽树的土坑先挖好,整理好。一亩地要打41至43个坑。50厘米长,50厘米宽,间距3至4米。林间草地草皮盘根错节,厚达十多公分,挖坑很困难,因此,挖坑的工人们手上都会磨出厚厚的老茧。
到了春天,林场职工们在施业区搭好帐篷,吃住都在山上,每天观察土壤化冻情况,先阳坡后阴坡,先坡上后坡下。化冻层够了就赶紧栽树,他们知道,兴安落叶松对栽种时间要求严格,不能错过最佳时机,否则会影响成活率。
秋季整地,春季栽树,夏季还要抚育。刚刚扎根的小树苗柔弱娇嫩,夏季杂草疯长会欺负它们。彭伟和同事们就顶着炎炎烈日用镰刀清除杂草,为树苗生长保驾护航。
彭伟的爷爷是第一代林业工人。1959年大兴安岭林业开发初期,二十岁的彭家银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大兴安岭投身到火热的林业开发建设中。那时祖国建设,木材需求量巨大,一列列装满优质木材的火车昼夜不停地驶向祖国各地。彭家银和工友们每天伐木运材,曾经创下一人年采伐1万立方米,林业局日产万米木材的辉煌历史。
林木囤积量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指示,林业工人要“一手栽树,一手砍树,右手栽树,左手砍树”。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骏马》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