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将清粥致神仙
犹记儿时,全家皆勤勉早起。彼时,灶房 上方蒸汽氤氲,电灯发着略带昏黄的光,大家 围坐在低矮的方桌旁用早饭。桌上摆着一笼热 气腾腾的馍馍与一小盆现炒制的菜,麦香与菜 香相互交融,散发出独属于清晨的诱人气息。 我们都沉默寡言,只专注于大快朵颐。刚出锅 的菜满含浓郁锅气,格外下饭;刚蒸好的馍馍 更是暄腾腾的,嚼劲十足。清晨的空气清新宜 人,不似晌午那般燥热。父母急着趁早下地劳 作,我则需骑上自行车,奔赴3千米外的学校 上学。按理说时间颇为紧张,可即便如此,在 狼吞虎咽地吃完馍馍与菜后,我们每个人仍会 喝上一碗大米稀饭。母亲说,稀饭能将胃里馍 馍和菜的缝隙尽数填实抹平,喝了之后,饱腹 感能更持久。
后来,我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小城谋生。 小城虽不大,却因多民族聚居,在饮食方面 别具风情。尤其是早餐,种类丰富得令人目 不暇接。而我独钟情于几家回族老乡经营的 店铺,他们所售的主食——包子,堪称一绝。 回族老乡擅长烹饪,制作的包子与维吾尔族 薄皮包子风格迥异,采用的是发面工艺。包子皮蓬松暄软,内馅则以牛肉为主,其搭配的 食材更五花八门,有皮芽子(洋葱)、白菜、胡 萝卜、韭菜、豇豆,还有洋芋(土豆)…… 简 直是将“万物皆可包”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