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鲁迅在南京读书时,没有余钱制 衣服,棉袍破旧得“可怜”,肩部已经 没有一点棉絮了。初到上海时,他穿 了许多年的蓝布夹袍破了,许广平给 他新做了一件蓝色毛葛的,可他嫌布 料滑溜溜,不舒服,无论如何不肯穿 上身。 直到生命最后一年,那时鲁迅身 体已极度瘦弱,才做了一件轻暖些的 棕色丝绵长袍。临终他也穿着它。这 恐怕是鲁迅成人之后最考究的一件衣 服了。 鲁迅衣着寒素,发型蓬乱桀骜, 一看即知疏于修剪,他多穿布鞋,很 少着皮鞋,这般装束在普遍讲究衣品 的上海滩,正如他自己所说:“破帽遮 颜过闹市。” 据说有次鲁迅不事修饰去造访住 在大马路(今上海南京路)、当年上海 最豪华旅店七楼的英国友人,在搭乘 电梯时,电梯司机上下打量他后将他 赶出电梯。他只好爬楼梯上了七楼。 两小时后英国友人将他送到电梯间, 一 电梯司机窘得不行,鲁迅不以为意, 一笑而过。 在夏丏尊先生的记忆里,鲁迅曾 将一件廉价的洋官纱(也叫“羽纱”) 长衫从端午前一直穿到重阳,足足有 半年。1926年,鲁迅从北京去厦门教书,路过上海,上海友人设宴为他接风,许广平曾在做鲁迅学生时速写了 满身补丁、头发直竖的鲁迅。她说鲁 迅对衣服极不讲究,小时候家人叫他 穿新衣服又怕新衣弄脏,总是监视警告,让他感觉坐立都不自由。他穿的依旧是洋官纱。 姚克记得最初见到鲁迅先生的印 象是:他穿一件旧藏青哔叽袍子,袖口 很宽大,露出了里面暗绿色的绒线衫, 脚上是一双黑帆布胶底鞋。但他的眼 睛很特殊,让人觉得不仅读书万卷, 也曾阅尽了人间世事。“你只觉得他气 宇的宏大和你自己的渺小猥琐。” 但鲁迅先生对别人的衣着有自己 的审美。有一次萧红穿了件火红的上 衣让鲁迅去鉴赏,问他是否漂亮,他 直言不讳“不大漂亮”。理由是红上衣 与咖啡色格子裙“这两种颜色放在一 起很混浊”。 他的美学见地也很适用于今天, “胖子要穿竖条子,竖的把人显得长, 横的把人显得宽”“人瘦不要穿黑衣裳, 人胖不要穿白衣裳”等等。其实他早 期在日本留学时比较新潮,但回国后 惯穿长衫。 我想,从1906年与朱安结婚,开 始痛苦的无性婚姻,到1927年与许广 平同居,这漫长的21年的苦闷生活, 是否也是鲁迅养成不修边幅习惯的主 要原因呢?
二
区别于穿,鲁迅先生对吃是比较 有要求的。曾有人统计,鲁迅在文章中曾写过的美食,仅对故乡浙江绍兴, 就提及了鱼248次,干菜21次,醉 虾7次,酱鸭7次…… 1912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京 工作生活,供职教育部,是中级官员, 后又在大学兼职。社交生活丰富,饭 局应酬不断。在《鲁迅日记》中,仅在 1913 年他的外出活动就有294次。后 来鲁迅到上海生活,在此期间,他最爱 与友人宴饮聚会的馆子是主打杭州菜的 “知味观”,叫花鸡、龙井虾仁、东坡肉、 莼菜汤都是他的心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