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鸭架 和咕肉
作者 沈嘉禄
发表于 2025年4月

创意园区里的火车头和粉墙黛瓦

20年前,“创意产业”这个概念 从英国传到中国,正好与中国产业结 构调整的时间节点相吻合。上海人素 来得风气之先,“灵敏的触须”晃几晃, 就引爆一波热潮,短短数年,创意产 业园区在上海遍地开花。如今的园区 里还有多少科创企业在坚守,用不着 费劲地调研,进去晃一圈就行了。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许多小微科创企业 奇迹般地做大后,就去上下游找大企 业混圈子了。上海这几年不是雨后春 笋般地耸起了许多高楼吗?他们或许 就在那里“霸”了一个楼面,万家灯 火中的一盏,便是一群年轻人在“头 脑风暴”。 于是,园区业态发生了变化,教培、 健身、瑜伽、舞蹈、医美、养生、国学、 花样百出的文创产品等,都来抢地盘。 其中,最能聚集人气的还属咖啡馆、 餐厅和甜品店。 最近朋友邀请我去上海市宝山区 逸仙路1328号的新业坊创意产业园 区,这个创意产业园区原先是中外运 江湾仓库,8年前改造时,整个工业遗 址建筑群被基本保留下来,比如原淞 沪铁路的一条铁轨和一个品相不错的 火车头,就是蒸汽机时代的珍贵遗物。 业已入驻的商场、体育馆、饭店、酒 吧等都是利用园区原有的厂房、仓库 改建而成,满满的工业风,澎湃着一 个时代上海工人阶级的精气神。 粉墙黛瓦,是唐诗宋词的韵脚, 是吴冠中游走于宣纸的墨线,是姑苏 枕河人家的底色,也是海外游子的乡 愁背景。当年曾挥洒青春热血参与创 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胡贞海董事长, 闯荡江湖数十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常常在梦里见到故乡的小桥流水、粉 墙黛瓦,耳边回响起牧童短笛、归帆 渔歌。当他来到上海第二次创业——打造这家餐厅时,粉墙黛瓦的意象一下 子跳到眼前,江南景、江南居、江南菜、 江南情……餐厅名字就这么定了—— “黛瓦宴·花园餐厅”。 不过餐厅的环境设计没走大红大 绿民族风的老套路,设计师团队根据 胡董事长的要求和建筑空间的状况, 在大堂、走廊、包房等物理载体上, 巧妙地注入了时代的审美,以浪漫而 魔幻的灯饰、花饰、大块色彩和流动 线条等元素,绽放年轻一代的想象力。 胡董事长本人是一枚读书种子,而且 擅长书法,他大笔一挥写就的狂草作 品占了一堵墙面,每个字有竹匾那么 大,看着霸气侧漏。 转到大厅,嵌入整面墙的LED超 大屏幕呈现出一处处富有诗意的江南 风景,与亲朋好友置身于此轻斟慢酌, 仿佛回到了荡舟摇橹、渔歌唱晚的时代。 “黛瓦宴·花园餐厅”的正门前还 有一个花园,经过精心设计,做出了 门楼、花坛、帐篷,令人感觉有移步 换景之妙,引来了很多新人在此拍外 景婚纱照。许多顾客在此订餐,就是 看中这个花园,四季花卉的艳丽、云 里雾里的气氛,提供了乐观向上的情 绪价值。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