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沉淀和青春碰撞的紫砂韵
作者 吉洺萩
发表于 2025年4月

吉洺萩

自由作家、茶文化跨文化交流推广 传播讲师、企业文化品牌顾问。茶领域研修二十余年,曾为荷兰禾众基金会茶项目专家

组成员,上海陶瓷 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人“玩泥巴”是认真的,用泥巴“玩”出了各种器物,且各具风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展现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也成了文人们乐于把玩的寄情之物。紫砂壶便是其中之一。

它承载着千年茶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人。我觉得,紫砂壶和茶文化的共生关系,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左一步右一步,彼此支撑方能稳步前行。

紫砂壶的起源虽可追溯至北宋,但其艺术生命的真正勃兴始自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弃了“团饼茶”,提倡散茶方式冲泡后,用茶具饮茶成了社会风尚,紫砂壶因其独特的透气性和保温性,成为茶具中的佼佼者,从而促使紫砂壶开始大量生产。

紫砂壶不仅仅是实用器皿,更是文人雅士“雅玩”之物。明清时期,一些文人雅士结合书画,以紫砂壶为媒介抒怀咏志,后来,玩壶、玩茶之风渐次流行起来,成了风尚。

我一直记得,喜欢喝茶的外公(居于苏州)和爷爷(住在杭州)家里都有紫砂壶,他们将壶放置在茶几上,喝茶时取用。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