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的“慢性缺水状态”
作者 杨秉辉
发表于 2025年4月

厂供销科的副科长老杜,大名杜金炎,江苏 淮安人士,初中文化,年近 50 岁,下过乡,插 过队。人生得瘦瘦长长的,按他的身高应该穿大 号的工作服,但是人瘦,只好穿了中号的,又略 微短了一点,好在老杜为人随和,并不介意。老 杜工作认真,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待人友善, 同事关系甚好。老杜喜欢抽点烟,闲暇下来看点 书,什么书都看,当然看得最多的是小说,尤其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早已烂熟于心,《隋唐 演义》《聊斋志异》《西厢记》……凡能买得到 的都看。现代小说看得较少,国外的小说基本上 不看,嫌它里面的人名字搞不清楚。医学保健的 书他也有兴趣,尤其中医的内容,比如讲到顺应 天时地利,“天人合一”的保健概念等等,老杜同志十分赞同。

老杜虽 50 岁不到,但人长得老相,脸上的 皱纹不少,面色略欠光彩,两鬓皆已开始斑白, 缺了两颗牙,最近还发现患上了“老年性白内 障”。不过体检下来各项指标还算可以,只有 血压稍高了一些,血脂、血糖不高,也没有脂肪 肝,心电图、超声波、肺部 CT 等检查结果也都 正常。老杜知道自己的肠胃一向较弱,表现为食 欲不旺,消化不良,大便干结。但近些年来不只 是肠胃较弱,整个人都比较虚弱,比如一口气上 三层楼就会有些心慌气短了。

老杜的夫人一直催着他去看病,但是医生查 不出什么病因,只觉得他的衰老症状来得早一些 罢了,便开了些降压药和维生素之类的,劝他增 加营养并多做些运动,也别无其他说法了。老杜 觉得问题肯定是有的,只是医生查不出来罢了。夫人又建议吃中药调理,老杜十分赞同。中医 院的一位老医生问了情况,把脉、诊舌,诊为肾 阳不足、肝肾不交、湿困脾胃之症,当先壮阳补 肾,再健脾化湿,开的药不外是附子、肉桂、补 骨脂、山药、薏苡仁、炙甘草之类。老杜回家认 真服药,起初倒也似乎有些效果,不过两三个月 的药吃下来,也未见有更多改善。

药是不再吃了,问题的症结老杜有自己的 想法了:他的肾不好,肾是排泄水分的,水排不 出去留在身体里便是“湿”,这个湿,会困扰脾 胃,以致他的肠胃虚弱。消化不好,营养不能吸 收,身体自然就虚弱了。吃药既然效果不大,进 一步控制饮水,减轻肾脏的负担,减少湿的来 源,应该是十分必要的。

厂供销科的办公室,连同老杜在内也只有 四五个人,倒有五六个热水瓶,办公室离茶水间 不远,加上其中两位小青年是打开水的积极分 子,办公室饮水十分方便。大家的桌子上都有茶 杯、保温杯,老杜也有。茶杯是厂里发的,保温 杯是在外面开会时发的纪念品,不过老杜难得用 它,因为老杜多年来一直是不怎么喝水的,主要 是不觉得口渴,再加上打从“弄清了”肾与湿的 问题之后更是有意识地尽量不喝水了,早晨吃稀 饭和吃饭时喝点汤,他觉得对自己来说水分已是 足够了,因为各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