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恐狂 不轻狂
作者 钟培松 杨怡玮
发表于 2025年4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 民有能力饲养猫、狗等宠物,这些宠物通过与 人们建立情感联系,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 健康,有的更被视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郊野 公园、小区步道等地,经常可以看见它们的身 影。同时,随着环境改善和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 城市中野生动物的身影也愈发常见。

不过,对喜爱动物尤其是家里养宠物的人 们而言,在与动物的互动中,遇到被动物所伤 的情况在所难免,其时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就会 让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忧心纠结,进而因养宠 而引发家庭及邻里矛盾。对于害怕动物的人 来说,除了动物本身带来的恐惧外,可能感 染狂犬病的风险也是恐惧的另一源头。狂犬 病作为几乎 100% 致命的传染性疾病,令 人唯恐避之不及,甚至个别人会产生极端的 恐惧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狂犬病是可以通 过科学预防措施完全避免的,加拿大、日本 等国家已在很多年前消除了狗介导的狂犬 病,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争取到 2030 年消 除狗介导的狂犬病。无论对于爱动物还是不 爱动物的人,只要能妥善处理与动物的关系、 为宠物做好保护、及时接种疫苗与免疫球蛋 白,既无需谈狂犬病色变,也不要轻视狂犬 病,就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处。

认识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 病。任何哺乳动物都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而狗是最主要的传播源,占人类狂犬病病例的99%。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尽管有感染的可能,但其携带病毒的风险很低,尚无相关病例。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通常通过咬伤 或抓伤进入人体。如果受感染动物的唾液接触到 人的开放性伤口或黏膜(如眼睛、鼻子、口腔), 也可能传播病毒。

狂犬病在人体的潜伏期通常为 1 ~ 3 个月, 绝大多数在 1 周~ 1 年发病。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