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
作者 梅苏苏
发表于 2025年5月

放学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大妞就从门后拿上小锄头,背上筐,出发去挖蛤蟆草。

蛤蟆草,学名车前子,别称虾蟆衣子。可入药,味甘,性寒,有清热、利尿、通淋、明目、祛痰等作用。当然,这些知识大妞都是长大学医后才了解的。那时她只知道,这蛤蟆草,晒干了,拿到镇上药店,一斤可以卖一毛钱,三支“红星”铅笔还多一分。

五月,正是蛤蟆草疯长的季节,隔几步就能发现几株,它们低低地匍匐在地面,椭圆形的翠绿叶片,花瓣一样四面散开。中间顶着一根细细的、鹅黄的圆柱形穗子,风一吹,穗子们不停地左右摇晃,看上去很是欢乐。

根不深,两三锄头下去,一株完整的蛤蟆草便到了大妞手上,轻轻一抖,泥土尽落,然后,被随手扔进箩筐。一株,一株,又一株……不多久,竹筐内的蛤蟆草便越铺越厚。两三里路下来,筐子就变得沉甸甸的,走几步都得换肩。大妞想起出门前妈妈的告诫,筐子装满了,就放在路边,等她干完活再来背。“你才10 岁,还在长身体,背太重,长不高,还会变驼背的。”

但怎么能让妈妈来背呢?去山上砍柴,更重的一捆柴都是自己背回家,和它相比,一筐子草又算得了什么?“再说,万一被人拿走了呢?”

一路挖着,走着,想着,不知觉就到了三四里外的石岭潭。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