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
发表于 2025年5月

君士坦丁堡陷落

1453年,一个历史书上绕不开的年份。

东方的明王朝刚刚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将中原王朝的国祚又延长了两个世纪,而位于欧亚十字路口的拜占庭帝国,却已走向末日黄昏。依靠两面临海的地形,君士坦丁堡曾经是固若金汤的堡垒,无人攻破。直到奥斯曼人掌握乌尔班火炮技术,一夜之间,城墙终于被打开缺口。末代皇帝脱下紫色长袍,一马当先冲入奥斯曼军阵中,唱响东罗马帝国千年历史的挽歌,君士坦丁堡就此陷落。

作为东正教的精神核心和十字军东征的前哨站,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传到欧洲,震动了整个基督徒的世界。连当时最大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征服者土耳其人改建成了清真寺,移除存放千年的圣象,增建高耸的宣礼塔,让教廷势力颜面扫地。穆斯林封锁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却阴差阳错激发了西方进行地理大发现的热情,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就此开启。受到迫害的希腊学者逃往意大利城邦,带去了古典时代的知识与书籍,文艺复兴运动正在酝酿。东欧平原上,赶走蒙古人的莫斯科王公迎娶拜占庭的末代公主,从此以驸马的身份继承东罗马正统。此后百年,这个斯拉夫民族建立了地球上最广阔的陆权帝国。

斗转星移,1453年所发生的事件罗列在史书之上,桩桩件件都被如今的历史学家们看作是中世纪的终结。短短一年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而这一切都远超每个亲历者的想象,无论是攻城的穆斯林军队、防守的东罗马帝国士兵、驰援的热内亚雇佣军,还是在炮声中祈祷的信徒。

我从伊斯坦布尔机场出发,驾车抵达靠近老城的位置,街道就开始变得狭窄拥挤,这里多是数百年前的石头路,汽车经过时会频繁颠簸。熙熙攘攘的行人逼得我只能以最低的速度行驶,我干脆把目光转向外面,悠闲地观察这座城市的风貌。见证过刀光剑影的古城墙大多已被拆除,现代化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开向海边,数千年的时光不过弹指一挥间,书中描写的那个强大的帝国似有些残留的影子,但又随着嘈杂的人声隐没于尘烟之中。

预定的宾馆在靠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巷道里,难以想象,两侧都是烤肉店和酒吧,餐桌一直延伸到人行道上,留给人通过的地方小之又小,我拖着行李一路磕磕绊绊,终于来到了宾馆的大门。匆匆睡了几小时,调整好时差后已是傍晚。楼下就是老城区,我背上带来的摄影器材开始漫无目的地闲逛。不久,一家露天的餐厅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个可以起飞无人机的好地方。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