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了安塔利亚的旅程,我开车前往下一站——孔亚。风景也从地中海海滨绚丽的晚霞转变成了延绵的山丘。
孔亚白色裙摆舞动的苏菲派世界
在《圣经》中,孔亚是大洪水之后第一个重现于地面的城市。由于战略位置紧要,拜占庭、塞尔柱乃至后来的奥斯曼政权都将它作为军事重镇。直到近代热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地缘版图,孔亚文化的一面才得以被世人重视。
孔亚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发源地,哲学家鲁米在此创作长篇诗歌《玛斯纳维》,用质朴的语言宣扬对真主“无私之爱”,让神秘主义的理念广泛传播于中东和南亚大陆。但如今最吸引外国游客的,是从教派修行方式衍生出来的旋转舞艺术表演。此般奇妙的命运让我联想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这座欧洲中部的基督教小城,最初由大主教贝哈德而兴起,却是因音乐家莫扎特而享誉世界。
旅游网站上已经有人整理出详细的攻略,提醒观众下午就要到文化中心排队,领取当晚观看旋转舞表演的门票。拿到票后,距离开场还有几个小时,足够在老城里散步一阵子。


孔亚最核心的地方是整个土耳其标志性的建筑——梅乌拉那博物馆,绿色塔尖气势非凡。博物馆里既收藏有《玛斯纳维》原稿与袖珍版《古兰经》,也有后世仿制的人物模型,以展现苦修者的生活陈设。前来参观的访客络绎不绝,且不乏信徒专程在鲁米陵墓前虔诚祷告。附近的塞利米耶清真寺周围分布着几家宾馆和饭店,构成了整个孔亚最热闹繁忙的地段。唯有走到稍远一些的街道,才能进入本地居民生活的领地。
旋转舞的表演在7点多开场,会持续一个多小时。前奏是老艺术家的低声吟唱,展示人类对神明的臣服与奉献。略带磁性的音色时而如同雨后黏稠的空气,时而又像穿透迷雾的朦胧之光。高潮部分是众多白衣舞者在激昂乐曲中的高速旋转,长裙飘袂,以触发观众感受宇宙的灵性。即便语言不通,信仰不同,也会被这样热烈的情绪感染。我曾在埃及、摩洛哥等地欣赏过类似的表演,均不如孔亚这般纯粹。
散场时我恰好在出口处遇到舞团首席,80多岁的长者衣着朴素却掩不住的神采奕奕。投入热爱的事业,内心所获得的自由,足以抵消岁月的痕迹,这与歌德名句“我所感知到的琐事,都会被缤纷时间冲散”所阐述的心境,若合一契。
我在孔亚逗留的时间并不算长,所参观的景点也寥寥可数,却因旋转舞的表演而觉得不虚此行。
卡帕多奇亚不止热气球那么简单
如果要问土耳其哪个内陆景观最为惊艳,那一定是卡帕多奇亚!
在接近格雷梅小镇的道路上,已经可以通过肉眼远眺,描摹出卡帕多奇亚烟囱地貌的真容。黄昏的光线把精灵般的石柱照射成一片金黄,连绵的崖壁此起彼伏、沟壑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