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黑果
作者 花螺
发表于 2025年5月

在南洋的热带雨林,生长着一种奇臭无比的果实,采摘的时候,站在附近的人都会捂住鼻子。这种果实有着尖头尖脑大肚子的体型,棕黑色的硬质果壳中嵌着数粒种子,好似柠檬和椰子的结晶。它就是著名的印尼黑果。

印尼黑果,学名Buah keluak,是青钟麻科黑羹树属潘济木(Pangium edule)的种实,外壳约足球大小,因此又名潘济果、足球果。

能够产出印尼黑果的潘济木,是一种常见于中低海拔雨林,靠近溪流区域生长的常绿乔木,高度可达60米,它厚厚的蜡质叶组成了开阔的树冠,直径约50米,一眼望去,挺拔俊秀。但俊美的外表下,常常掩藏着重重杀机,这种乔木全株有毒,尤其作为种子的黑果更是剧毒无比。印尼黑果外壳中包裹着嫩黄色的果肉,看着像是甜美可口的菠萝蜜,但其中却含有高浓度的氰化物,人类一旦误食,或者不慎让汁液进入身体,轻则头晕发烧,重则瘫痪死亡。

尽管剧毒“傍身”,但印尼黑果仍有不少特别的用处。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