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里的“十三点”
作者 郭晔旻
发表于 2025年5月

说起形容人的举止蠢傻或行为处事不得体之类的俚语,人们大抵会想起北方话里的“二百五”。无独有偶,上海话里也有一个类似含义的数目词,叫做“十三点”,或者省略“点”字,直接叫做“十三”。比方说,在日常生活中,甲乙两人在一起讲话,甲对乙讲了许多,乙还是不领会,感觉傻里傻气的,言语、行为不正常,这时候甲方就会脱口而出“侬只十三(点)”,就是“你这个蠢货”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十三”这个普普通通的数字,会衍生出这样的含义呢?一种说法认为,“蠢”的同义词“痴”这个字的笔画恰好就是十三(点)划。“十三点”也就是“痴”的暗语。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三点”的来历,与流传极广、家喻户晓的爱情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紧密相连。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