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为何细雨纷纷
古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流传甚广的七言绝句,也是有关清明节的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飘落的雨丝让外出扫墓和踏青的旅人心中多了一份凄凉和悲伤。满怀愁绪的人们向当地人询问酒家在何处。牧童笑而不答,伸手指了指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真挚,全诗无一个生僻字,无一处用典,遣词造句质朴自然,景象清新、生动而又意境优美。杜牧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运用留白与想象的手法,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处杏花盛开的村庄后戛然而止,让全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同时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清明》这首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气象知识呢?
清明时节“泼火雨”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天气清澈明朗,是为“清”;万物欣欣向荣,是为“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一般是在春分后的第15天。此时,万物复苏,百花盛放,春意盎然,是大家外出踏青、祭扫的好时节;可是,这样的时节往往会出现细雨。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在清明前一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恰好在清明这天出现的降雨还有个专用名称,叫“泼火雨”。唐代唐彦谦在《上巳》诗中写道:“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宋代梅尧臣所作《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其一》一诗中也有“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之句。由此可见,在清明节遇到“泼火雨”的并不是只有杜牧一人,很多古人都感同身受。
回到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他用“纷纷”两个字形容清明时节的降雨,这两个字用得极其准确。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