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人参”——爬沙虫
提到中药材,大家通常会想到各种植物的根茎、叶、果实,或者蟾蜍、蛇、壁虎等脊椎动物,即便想到无脊椎动物,也是蚯蚓、蜈蚣、水蛭等,鲜有人会关注到昆虫,尤其是水生昆虫。“爬沙虫”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生昆虫类中药材,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能治疗小儿夜尿、老人尿频等疾病,同时具有多种滋补效果,有“虫参”“土人参”“水中人参”“动物人参”的美誉。
“爬沙虫”到底是什么
广义上讲,爬沙虫是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广翅目齿蛉科昆虫成虫因为体形和翅膀非常像蜻蜓,长长的牙齿又非常像蛇牙,所以也被称为“蛇蜻蜓”。其实,齿蛉科的很多幼虫都能食用,但由于个体小、重量轻,人们食用时还是倾向选择个头较大的巨齿蛉属幼虫。齿蛉科种类多,体形差异较大,其中巨齿蛉属的老熟幼虫体长可以超过10厘米。因此市面上常见的爬沙虫以巨齿蛉属幼虫为主,也偶有一些大型的齿蛉属幼虫。

齿蛉科幼虫会在水中生活好几年,躲藏在流速较快的石块底部,又喜欢在沙中爬行,因此得名“爬沙虫”。爬沙虫体形修长,前口有一对大夹子,腹部两边有很多类似“脚”的须,这是它们的呼吸鳃;腹面两侧的白色绒毛状物被称为毛簇,也可辅助呼吸。因为这样的外部形态,所以它们又有“夹夹虫”“水蜈蚣”的俗名。爬沙虫为肉食性,性情凶猛,不仅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当食物不足或生存空间受挤压时,同类幼虫之间还会出现打斗抢食甚至自相残杀的情况。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