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流感防控
作者 张田勘
发表于 2025年5月

流感多发于秋冬季至第二年春季,这种季节性疾病每年都会给人们带来或轻或重的健康问题。今年2月,当知名艺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大众对流感的关注瞬间被推向了新的高度。在这场关乎生命健康的保卫战中,大数据监测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精准的防控手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个冬季,在国内流感病例中超过99%为甲型流感(甲流),剩余少量为乙型流感。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丁4种类型,但“青睐”人类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这两类病毒又可根据其表面抗原的不同组合和变化,进一步形成众多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有15种特异性的红细胞凝集素(HA)和9种特异性的神经氨酸酶(NA)。这些HA和NA以各种组合方式产生了极为多样的血清型病毒株。它们的组合模式并无固定规律,而且抗原特性与毒力之间也无必然联系。在抗原特性相同的病毒中,有的毒株毒性较强,有的则相对较弱,其感染结果从无症状感染到几乎100%致死,跨度极大。

近期,全球流感医院监测网络(GIHSN)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流感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差异化影响。这项研究涉及18个国家,分析了2018年和2019年流感季节期间超过1.6万名住院患者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流感并发症、症状表现以及最终死亡率等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呈现出显著差异。

该研究发现,目前全球流行最广的4种流感毒株分别为甲型人类猪型流感毒株(A/H1N1pdm09)、甲型H3N2毒株(A/H3N2)、乙型山形世系毒株(B/Yamagata)、乙型维多利亚世系毒株(B/Victoria)。在中国,99%以上的流感病例感染了A/ H1N1pdm09。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