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必先摹楷
作者 谢模卫
发表于 2025年5月

“习书必先摹楷”,虽然持这一观点的人占绝大多数,但还是出现了别的声音。

一种声音说,学什么都不能忘了根本,正所谓树有根、水有源嘛!言外之意,书法中的书体都是从篆书开始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所以有人说:“追根溯源起来应从篆书或小篆开始练习。”可是,既然谈到篆书,大篆不是篆书最早的形式吗?为什么不直接说从大篆开始呢?显然,说这样话的人自己也知道,大篆包括甲骨文,书法怎么可能从一些文字专家都认不全的甲骨文开始临摹呢?就像在学习驾驶汽车前,不需要先去学会拉板车,或是操作独轮车。

另一种声音说,“草圣”张芝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先哲。有人曾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称张芝不愧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草圣”。言下之意是:看看,学习书法还是应该先学草书。然而,在张芝的时代还没出现楷书,根本不知楷书为何物,如何能抬出张芝,来评判学习书法是应该先学草还是先学楷?

欧阳修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也不离乎楷正。”为什么会“渐而至于行草,也不离乎楷正”呢?先用苏轼的话来说明真、行、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说,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我觉得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如果立姿端正,铿锵有劲,不愁不能走与跑;二是如果站立不动,让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容貌,则美丑立判。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