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开沟的刀剑之梦
生活在鄂尔多斯的古人不仅会打猎、烤肉、建石头城, 还会制造各种各样的兵器和装饰品呢!
提起兵器,你是不是马上会想到“刀剑”?你的脑海里也会浮现电影、电视剧或武侠小说中那种刀光剑影、英雄仗剑尽显豪迈本色的场景吧?在古代,刀剑是战场上常见的兵器,如今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来到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大家千万要去看一看“中华第一剑”,它的本名是“直柄环首青铜短剑”,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朱开沟遗址。它大约出生于商代早期,公元前15 世纪。要知道,它比中原地区出现的青铜剑还早出生了约300 年呢,是青铜剑的“鼻祖”,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剑”。
除了青铜剑,朱开沟遗址中还出土了不少青铜刀、青铜戈。仔细看下面这件虎纹青铜戈,它的手柄上是不是有一个虎头形的图案?这种装饰了动物纹的青铜器,展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
这里为什么会出土年代如此之早的青铜材质兵器呢?这是因为,朱开沟的古人最初主要从事农业,后来,由于自然环境不断变化,气候变得又冷又干燥,人们不得不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逐渐以畜牧业为生,社会经济也由农业经济向半农半牧经济转变。小巧轻便的青铜短剑和刀很适合随身带着走,因此特别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欢迎。这些兵器就像是游牧生活方式的代表物品一样。


遗落在阿鲁柴登的“王者荣耀”
认识完兵器,我们再来看看鄂尔多斯古人的装饰品吧。古人也爱美,人们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一个叫阿鲁柴登的小村庄发现了一件古人的漂亮装饰品。
1972 年冬天,有个叫巴雅尔的小牧民在放羊时不小心丢了一只羊。他去找羊的时候,意外找到了一些金器。后来,考古人员仔细勘探周围,发现那里竟有两座古墓。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两座古墓是很久很久以前匈奴人留下的。
古墓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金器、银器、石串珠等。其中有一件金器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鹰顶金冠饰。
这件金冠饰重1244.5克,由冠顶和额圈两部分组成。整件金冠饰最醒目的地方当数站立在半球形冠顶上的那只雄鹰了。雄鹰的头部由绿松石制作而成,它的双翅展开,仿佛要振翅高飞,造型十分生动。冠顶上有狼羊咬斗的浮雕图案。额圈由三条半圆形金带组成,金带两端用浮雕雕刻出伏虎、卧马、卧羊,生动展现了草原上动物彼此追逐奔跑的样子。
鹰顶金冠饰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匈奴王的王冠,它精美华丽的外表象征着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权力、荣耀、勇气和威严。
古墓中和这件金冠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件造型生动的文物——虎牛咬斗纹金饰牌。小小的一件金饰牌展现了大草原上猛虎捕杀野牛的生动情景。你看,一头牛匍匐在地上,四肢平伸,它的颈部和腰部被四只老虎咬着。牛虽然受制于猛虎,但它拼死抗争,用犄角分别穿透了两侧猛虎的耳朵。




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藏
青铜器里的动物世界
大家一定发现了,在鄂尔多斯出土的文物中,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金器上,很多都有动物的身影。其实,从19 世纪末开始, 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就陆续出土了大量装饰着动物纹饰的青铜或金银制品,它们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
与同学们熟悉的那些作为礼器的大型青铜器不同,鄂尔多斯青铜器更实用,也更适合游牧民族日常使用,那些兵器、装饰物、生活用具、车马具等大多小巧精美,便于携带。那些文物上装饰的老虎、豹、狼、小鹿、小马、小羊……写实与夸张手法相结合,看起来真是既生动又传神。
现在的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古代的鄂尔多斯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特别是古代鄂尔多斯人,他们用高超的铸造技术,在各种器物上塑造了生动精美的图案,给我们留下了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草原民族的生活,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互相影响、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