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先俭仆,清介自持
于成龙善于决狱,执法严正,为官正直清廉。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成为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康熙帝曾破例亲自撰碑文并题写“高行清粹”匾额赐给于成龙,评价他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史载“闾巷诵其绩,久而弗渝”,百姓呼为“于青天”。
清顺治十八年(1661),45
岁的于成龙被选任广西柳州罗城知县。罗城地处万山丛中,偏僻荒凉,匪盗猖獗,世代械斗。当时罗城县衙只有草屋三间,仅六家居民。他“插棘为门”“累土为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公。七年的罗城任职,于成龙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只吃一两顿。他的几个仆从难以忍受,“死逃殆尽”,而于成龙“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他殚精竭虑,洁己爱民,肃荡匪盗,鼓励耕种,创建学宫,创养济院。数年,“禾穗被野,牛羊满山”,罗城大治。
由于于成龙非常俭朴,除朝廷俸禄外分文不取,附近百姓看他独身一人滞留南地,怜其清苦,每天早晚都去给于成龙请安,有时还凑些钱给他,说:“知道阿耶苦,供上一点盐米费罢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