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错
作者 姚文冬
发表于 2025年5月

听荀慧生的唱片《霍小玉》,有一点疑惑——戏里霍小玉梳妆,有几段欢快的流水板,在“描眉画眼戴花钿”这句里,花钿(diàn),是指唐代女子的一种首饰,但荀先生唱成了“花钿(tián)”,虽然这是个多音字,但如果读作钿“tián”,意思就变成了“钱币”。难道,大师出错了?

我喜欢钻研京剧字韵,知道京剧有“上口字”“尖字”,还有不少古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一个字唱成另外的发音并不奇怪,所以我不敢轻易下结论荀先生唱错了。而且,为荀先生编剧的陈墨香乃是清末大儒,自幼攻读经史,一生创作、改编剧本百余部,《霍小玉》便是他与荀先生合作的范例。如果荀先生唱错了,他难道不会发觉并提醒?另外,虽说旧时艺人文化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师父怎么教就怎么唱,但荀先生勤奋好学,不仅懂诗文,连书法、国画也颇有造诣,得过艺术大师吴昌硕亲授,区区一个多音字,岂能出错?

同时我也怀疑,自己潜意识里是不是在千方百计为荀先生“开脱”?甚至我还听信了一种说法,说京剧有些字只读半边,而“钿”字正符合这个法则,所以荀先生才会唱“tián”音。

本文刊登于《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