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卓别林”韩兰根
作者 王晓宁
发表于 2025年7月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这是拍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产影片《渔光曲》中的插曲。《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执导的一部默片,只要提起这部影片,很多老人便能脱口喊出“韩兰根”这个名字,因为该片正是由民国时期的银幕巨星韩兰根主演,讲述的是渔家儿女徐小猴、徐小猫兄妹二人继承父业,以租船捕鱼为生的故事,以此折射旧社会穷苦人的生活艰难。

韩兰根1909年出生于上海浦东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从小就热爱文艺表演,少年时期常登台表演独角戏与双簧。令街坊们吃惊的是,韩兰根打小便极为擅长表演滑稽动作与说唱,所以每当谁家要操办喜庆活动时,都不会忘记邀请韩兰根到现场任主演或唱堂会助兴,而他的到场也绝不会令人失望,因为他自己便是一台大戏,完全能将现场的热闹气氛推至高潮。十五岁时,韩兰根因家贫而辍学,从此便闯荡上海滩谋生。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韩兰根仍热衷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在此阶段他又以极高的悟性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演唱大江南北的曲艺,并活跃于社会上各种喜庆活动中以宣传自己。1925年,经好友引荐,上海黄浦电影公司发掘了韩兰根的喜剧表演才华,便吸纳他为演员。从此,韩兰根便有了可展示才艺的正规舞台了。

在进入电影公司的最初几年中,韩兰根仅能在影片《骷髅岛》《豆腐西施》中跑个龙套,大多时候连一句台词也没有,最多能算是末位配角。因在此之前从未学习过专业的舞台表演,初涉银幕的韩兰根每当面对镜头拍摄时,总不免紧张与表情做作,这种窘态让他自己都感到不满意,但导演却仍善意地鼓励他,表扬他的优点。韩兰根自己也常与导演表明,他不喜欢饰演悲剧角色,而对扮演喜剧人物很有兴趣。为了证明自己的喜剧天分,韩兰根有意模仿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种种滑稽动作,惟妙惟肖,幽默程度比卓别林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1934年,名导蔡楚生要筹拍影片《渔光曲》,蔡导认为以韩兰根的瘦弱外形与活泼诙谐,恰好吻合剧中“小猴”这个人物的塑造需要。有幸被蔡导相中,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韩兰根受宠若惊,因此在表演中十分卖力。在开拍之前,他便与“妹妹小猫”的扮演者王人美等演员一起去黄浦江边探望渔民,并亲身体验渔民的打鱼生活。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