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正式编辑工作之前,路遥有过临时性、阶段性、见习性质的编辑工作经历,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与诗人曹谷溪一起编辑延川县文艺小报《山花》。曹谷溪时任延川县革委会政工组通讯组长,1972年5月与路遥、闻频、陶正等共同编选四十一首诗歌,以《延安山花》为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里路遥有六处署名。这本薄薄的小册风行海内外,发行近三十万册,使延川县以诗歌之名为全国瞩目。曹谷溪、路遥等人乘胜出击,当年9月1日又办起一份文艺小报《山花》,曹谷溪回忆:“编第一期《山花》时,我和路遥干了一个通宵。”可见《山花》小报初创之时,路遥是编辑主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网罗作者、诗文编排、绘刻插图、铅印出版,一步也不能少,《延安山花》和《山花》小报的编辑出版给路遥以最早的编辑启蒙,使他对编辑的工作环节有了整体意识和初步实践。
路遥开始集中时间精力接触编辑工作是在延安大学就读期间。1973年7月,《陕西文艺》创刊,路遥小说《优胜红旗》发表在创刊号上,之后接连有诗歌、散文见诸该刊,其文学写作能力引起了编辑部的重点关注。1974开始,《陕西文艺》开门办刊,邀请有基础、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作者来编辑部当编辑,路遥就以业余编辑的身份走进了西安东木头市172号院《陕西文艺》编辑部的小说组,协助做小说编辑。这半年的时间,他全身心地投入编辑工作,其工作表现得到了编辑部主任董得理的高度认可:“他精神上显得很愉快,工作得很认真。他对稿件的鉴赏能力比有些正式编辑还要强,对一篇稿子的优缺点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指出。”
1977年7月,《陕西文艺》恢复为原刊名《延河》。路遥大学毕业时,正是因为编辑部主要负责人的努力争取,路遥如愿以偿,被分配到编辑部正式任小说组编辑。《延河》是一本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路遥任编辑的这七年,正是该刊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全国叫响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仅以编辑阵容而论,《人民文学》当时的资深编辑、后来的副主编崔道怡曾不胜感慨地评价说:“《延河》的编辑力量太让人羡慕了,在全国所有文学刊物编辑部中,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家。”路遥很珍惜这份编辑工作和难得的创作空间,晚上熬夜阅读写作,白天处理编辑工作,短短几年间编辑业务能力进步很快,文学创作上也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