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的生活态度
作者 平瑶
发表于 2025年7月

“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居所。当时,重庆一家报社邀请他写专栏,他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用风趣幽默的笔法撰写生活的点滴。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没有统一的主题,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每篇散文自成一体。比如《衣裳》《握手》《写字》《理发》等,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题目,梁实秋往往能写出丰富隽永的内容。他说,自己的这些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产物。书名用“雅舍”二字,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用今天的话说,《雅舍小品》这本书充满了我们现在特别向往的“松弛感”。

梁实秋的“雅舍”是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呢?地处荒凉,非常偏僻,它的结构就是几块砖,搭个木头架子,墙上刷上泥灰,简单至极。房子也不结实,很单薄。有窗户,却没玻璃,所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梁实秋说,他一开始只求这房子能蔽风雨,结果没想到,这房子连遮风挡雨都做不到。屋里还有坡,每天从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从饭厅回到书房是下坡,来家里做客的朋友都非常惊讶。但是梁实秋习惯了,觉得也挺好。这屋子几乎谈不上隔音,隔壁的鼾声、喷嚏声、喝汤声、脱皮鞋声,声声入耳。这里的老鼠还特别多,磨牙的磨牙,乱跑的乱跑,一到晚上就自由活动。还有蚊子,梁实秋说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蚊子,傍晚的时候在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偶尔来个客人,腿被蚊子咬得就像玉米棒子。雅舍就是一座这样的房子。

谁会喜欢这样的房子呢?梁实秋喜欢,喜欢它有个性。住得偏一点,正好可以亲近大自然。交通是不大方便,所以会来这里看他的都是真朋友。房子建在山坡上,地势较高,最宜赏月。“‘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所以“雅舍”之雅,不在于房屋如何,而在于居住的人能否以一种豁达、诗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雅舍”之雅,在于“雅观”。

梁实秋在家里还很会为自己制造乐趣,他的家里有“三无”“三有”。

他说他不是达官显要,所以名公巨卿的照片不能进他的屋子;他不是牙医,所以家里也不挂博士文凭;他这里不是理发店,家里也不挂什么西湖十景、电影明星。但是家里有“三有”:有洁净,有新意,有个人风格。家里虽然简陋,可是非常整洁,常常扫洒拂拭,一尘不染。没事他就喜欢在家里翻新布置,让家时时有新鲜感。布置房间的时候,他喜欢参差错落,不拘一格。中国旧式家庭,布置都千篇一律,无非是一张八仙桌,然后是靠椅茶几。他不喜欢这样,他就是要布置得错落有致,契合自己的心意。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