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发表于 2025年7月

近日,国家文物局完成新一批的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评定65家,分布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陕西是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多的两个省份,各有8家。正是这些资源为考古研学游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我们管中窥豹,走进这最新评定的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历史的温度。

标题

山西省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西

开馆时间9∶00—18∶00 

山西临汾,襄汾县陶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内,正在建设中的考古天文馆  图/ 视觉中国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大型聚落城址,遗址总面积在400万平方米左右,是中华文明形成关键阶段的核心聚落。

陶寺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它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亦是早期中国的代表性遗址。

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519.38公顷,定位建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示范园,已开放遗址博物馆、“陶寺天文考古馆”、宫城墙、宫殿区及考古发掘现场等展示区域。

其中,陶寺遗址博物馆外观设计呈现“中”字形态,分上下两层,展陈面积约5000平方米。一层包括“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等展厅及沉浸式数字厅、文物库房等,二层包括考古大事记、陶寺考古、临时展览等展厅及文创商店、观影厅等。展陈主题以代表自然与文明之“光”为核心理念,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展现陶寺先民经天纬地的时空经略,筑城建宫、敬授民时、以礼治国的都城图景,充分解读陶寺文明“光披四表,协和万邦”精神品质,深入阐释陶寺遗址展露出的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和在“中华文明探源”重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

开馆时间9∶00—17∶30

萨拉乌苏遗址     图/视觉中国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是中国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和第四纪地质遗迹出露地。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批有可靠地层学、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之一,也是亚洲出土第一件人类化石的旧石器遗址。遗址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5万年的“河套人”化石和细小的石器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生存环境和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多样性及其发展的重要证据,揭示了内蒙古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行踪,掀开了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古人类研究史的帷幕,对研究现代人起源及其文化进化和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1577.76公顷,包含人类化石出土地点1处、旧石器文化遗址点3处、脊椎动物化石采集点24处,第四纪地层剖面5处。建成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考古保护棚、考古体验棚、游客服务中心等。

其中,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探秘河套人——萨拉乌苏的旧石器时代”展览,获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展览以全新视野,充分吸收了萨拉乌苏遗址在古人类、古地质、古生物、古环境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从“人”“环境”“家园”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重关系的对比思考,以序厅、筚路蓝缕百年路、重返“河套人”家园、探寻“河套人”秘密、探访我们的祖先、铺筑通向未来路、结束厅7个部分24个单元及“悠远的故乡”——幻境空间考古研学沉浸式互动空间展览进行设计呈现。

内蒙古自治区

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开馆时间9∶00—17∶00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唐代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图/视觉中国
绿釉堆塑长颈瓶,唐,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 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     图/视觉中国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南40千米处,核心区为北魏时期(4—5世纪)的盛乐古城,现存8800米城墙遗存和四城嵌套格局,完整保存了自春秋至元代连续2000余年的历史叠压遗迹。作为黄河几字弯北岸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市遗址,这座古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辽金元等多个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华文明在北方草原的繁荣与变迁,是国家边疆治理体系形成建构的重要例证,对于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土城子在战国至辽金元的漫长时期中一直沿用,见证了北魏建都、唐代大都护府设立、草原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周围存在大量墓葬。从1959年到2006年,在遗址周围地区共发掘出2100余座墓葬,发掘面积达3600平方米。发现的墓葬时代贯穿整个遗址的历史,出土有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石器、木器、漆器、铜钱等各类器物计万余件。这些墓葬的种类有竖穴土坑墓、土洞墓、砖室墓、瓮棺葬、乱葬坑等。其中古城东侧以春秋、战国墓为多,南侧、西侧以汉墓为多,北侧以北魏时期的墓葬为多。墓葬数量尤以战国、秦汉和唐代为多。其中,战国占已发掘总数64%,秦汉占已发掘总数18%、魏晋占已发掘总数3%、隋唐占已发掘总数10%,而春秋、辽金元占的比例不到1%,时代不详的墓葬占已发掘总数4%,还有少量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与土城子遗址的历史发展状况相符合。

本文刊登于《财富生活》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