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不枯燥,这样教让学生大开眼界

走进生活,让语文触手可及
提到语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课本上的那些经典篇章。然而,语文并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它无处不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果教师把语文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再让他们用文字描绘所见所感,这样的语文课是不是很有趣呢?
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而是组织学生去公园踏青,让他们亲身体验春天的气息,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学生在花丛中漫步,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着微风的轻拂。回来后,他们满怀激情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描绘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让语文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比如广告、标语、路牌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文字的表达方式和效果,让他们明白语文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加热爱语文,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文字。
跨界融合,让语文焕发光彩
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它还与音乐、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融合,就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
比如,在讲授《诗经》中的《关雎》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音乐知识,让学生尝试用古筝或笛子演奏这首诗歌的旋律。在悠扬的旋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还能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